第二十四章 变脸游戏(第5/6页)
告诉你,世界,我不相信!
张绣很固执。
只是很快,他就不固执了。
因为贾诩跟他玩狠的了。贾诩请他整兵再追,如若不胜,他将输给他一样东西。
他的脑袋。
张绣害怕了。
不是害怕贾诩人头落地,而是害怕贾诩的头脑。
莫非那里面真的藏着一个真理,可以预测未来?
为了验证这样的一个想法,张绣决定做一次试验,再追击一次曹操,大不了再败一回。目的只有一个,看看他和贾诩之间,究竟有多大的不同。
试验结果让他很沮丧。
胜了。张绣以败军之勇打败了曹操的五万兵。
这是一次沮丧的胜利,也是一次莫名其妙的胜利。张绣知道,这场战争唯一的胜利者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贾诩。贾诩料事如神,未卜先知。他掌控胜负之间的密码。
张绣便向他请教这其中的密码。
贾诩告诉他没有密码。
只有常识。人世间的事靠密码不能胜出,只有靠常识才能胜出。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眼睛高高在上,忽略了常识。
张绣脸红了。贾诩对张绣的脸红视而不见。因为他觉得,关注这一点没有意义。接下来,他愿意告诉张绣一些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常识。
贾诩说,一般人只看见曹操领着五万兵逃往许都,以为窜逃之兵不堪一击,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曹操的逃跑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是有心机的。
曹操的心机在这支队伍里。
不错,曹军是在窜逃,但殿后的必为劲将,以防追兵。所以这个时候冲上去,结果肯定只有一个,我们死。这是常识。
张绣点头,为自己不懂常识羞愧点头。
但随即,他又摇头:既然殿后的必为劲将,为什么我们追上去再打时,劲将不在了呢?
贾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不是不在,而是殿后任务完成后,前移队首去了。我猜许都肯定有事,有大事。
张绣:难道曹操不再提防我们二次进攻?我靠!这也太藐视我张绣了吧。
贾诩看他一眼:你确定你要二次进攻?
难道不是吗?
确定?
不是先生你教我进攻的吗?
那是我发神经了。
一般来说,没有人会在条件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发动二次进攻的。那是找死。曹操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命令他的手下劲将迅速前移。他以为这是一个常识。但这一次他输在了常识上……
张绣听了,好像明白了,又好像没明白。贾先生,你能不能告诉我,到底要不要相信常识?
要信的时候信。不要信的时候不信。
贾诩回答得很玄乎,语气却很肯定。
一种感觉
曹操回到许都后,事情起了变化。
袁绍不打他了。
其实,袁绍本来就没想打他。他要的只是小便宜。
袁绍给曹操写信,说他真正的敌人是公孙瓒。他老人家准备出兵攻打公孙瓒,特来向曹丞相借粮借兵。
曹操笑了,是冷笑。
因为从这封信中,曹操看出袁绍骨子里的“小”来。借粮借兵打公孙瓒?不错,借粮借兵是真,打公孙瓒那就是天晓得了。
曹操打定主意:粮和兵绝对不借。这样的乱世,粮和兵是什么?是称霸天下的根本啊,我把这根本给了你袁绍,那我不如把天下拱手送给你老人家呢……
曹操决定对这个人置之不理。
但很快,他发现不能置之不理。
这封信事实上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曹操若肯借粮借兵,那此信就是袁绍留给他的借据;曹操若拒绝,这封信则成了袁绍的下战书。
所以,非此即彼。没有第三条道路。
曹操也不想走第三条道路。他和袁绍的恩怨总要有个了断,现如今袁绍找上门来,那就不妨一决雌雄。
只是一决雌雄的决心曹操一下子拿不出来。
这不是最好的时刻,也不是最坏的时刻,这是不尴不尬的时刻。对曹操来说,他再征张绣新败,损兵折将灰溜溜地回来,正是需要调整生息的时刻。
打袁,没有绝对的把握。
所以,打还是不打,是一个问题。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