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变脸游戏(第3/6页)

不过,对张绣来说,这不是结束,而是噩梦的开始。他的手下大将张先和曹操手下大将许褚交手不到三个回合就死了,让他接下来的行动变得别无选择。

除了选择躲在南阳城内当缩头乌龟外。

曹操则黯然神伤。为他的进攻受阻。

关上城门,南阳城的确是不可逾越的。太高太坚固了。

但是,曹操不想像上次攻打寿春一样,在南阳城外熬上一两个月。

因为世上再无王仓官。王垕死了,没有人可以再为他曹操背黑锅,他只能速战速决。

曹操下令,他手下的十万将士人人动手,铸起一座新的城墙。

这是紧挨着南阳城的新城墙。曹操的目的性很明确,他要骑马,“绕城观之”。

当然了,东汉末年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阴谋理论家曹操同志不是窥阴癖爱好者,他上城墙不是为了目击张绣的隐私生活,而是要目击另一种存在……

新城墙造好了。在曹操骑马“绕城观之”的三天里,他表情严肃,双目炯炯有神,却什么都没说。直到第四天早上,曹操下得城来,对着全军将士发布了这样一道命令:“教军士于西门角上堆积柴薪,汇集诸将,就那里上城。”

张绣的谋士贾诩看到了异动。

南阳城的西门角上,无数的柴薪在堆积。

但是他眯了眼睛,装作视而不见。

贾诩总是这样,不用眼睛看世事,而用心眼看世事。

因为贾诩以为,在这个世界上,眼睛看到的东西总是不可靠的,只有心眼看到的东西才可靠。

心眼是人身上比眼睛更锐利的目击器,它能看到眼睛看不到的东西。就像此时的贾诩。

他看到的是曹操的心机。

曹操骑马绕城三日,一定不是在看,而是在想。

想破城最有效的方法。

什么是破城最有效的方法呢?

贾诩以为,就在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或方向上。曹操在西门角上堆积柴薪,大张旗鼓做文章,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可以首先否定的破城路径。那么,除西门外,东南北三门,究竟哪一门会是曹操的破城之门?

贾诩无法肯定。

毕竟他不是曹操。毕竟每一个人的心眼都有他人无法知晓的秘密,聪明如贾诩者,也不可以卒知。

张绣目无表情。

在贾诩跟他分析了事情的严重性之后。

张绣觉得,用排除法排除曹操不会从西门破城毫无意义。以城内有限的兵力,不足以抵达曹军“攻击一门,不及其余”的进攻。

所以城破,已是不可避免,除非确知曹军从哪一个门发动进攻,然后才能集中兵力殊死抵抗。

但是除此之外,另一层更深的疑虑在他心头产生,曹操会不会利用他的怀疑和自作聪明,真的就从西门破城呢?

所谓兵不厌诈,没有人可以知道曹操的心思所在,更何况曹操本身就是个疑心极重的人。

一时间,张绣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好在贾诩知道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他是突然之间知道的。

因为他看到了一个细节。

细节在城东南角。

城东南角有鹿角,而上面的鹿角多半是毁坏的。

与此同时,城东南角的砖土也有问题。

颜色新旧不一。

贾诩的脑子里顿时电光石火。

他看到了,难道曹操就没看到吗?这样的发现对曹操来说意味着什么?只有一点:此处是整个南阳城最薄弱的地方。要破城,非选此处不可。

便声东击西。便故弄玄虚。

便在西门角上堆积柴薪,“诈为声势,欲哄我撤兵守西北。彼乘夜黑,必爬东南角而进也。”

贾诩豁然开朗。张绣也豁然开朗。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既是对曹操说的,也是对张绣和贾诩说的。他们正是从城东南角的细节中,窥破了天机。

窥破天机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去的路更难,任务更艰巨。

张绣不知道该怎么办。

贾诩知道。

贾诩总是比张绣多知道那么一点,早知道那么一点,所以他是谋士,张绣不是。

贾诩告诉张绣,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曹操知道我们窥破了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