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人心(第5/5页)
王垕自信,他将赢得未来。
曹操便对他很欣赏。
这一天,他把王垕叫到帐中,向他请教走向成功的秘诀。
不欺粮。在小的岗位上,唯有不欺粮才能做到不欺人,也唯有不欺粮才能做到不自欺。
王垕回答得很坦荡。
但是很快,他就不坦荡了。
他看见曹操流泪了。
曹操之所以流泪是羡慕王垕。无忧无虑,凭着唯一的信条就可以将人生活得游刃有余。
可他做不到。他的人生太复杂,无数的人生信条互相矛盾,偏偏又对立统一于他的生命之中。
最关键的一点是,他没有王垕的安全感。王垕的安全感来自于一个巨大粮仓的存在。这个粮仓是曹操提供给他的,王垕每天要做的工作只是秉持自己的良心,将一天三顿粮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将士手中。
这样的人生,单调,却安全、充实。
但是曹操知道,很快,王垕如此这般田园牧歌式的人生将不复存在。
他要打碎它,亲手打碎它。
曹操告诉王垕,因为兵多粮少,从今往后,粮仓出粮可用小斛量之,总的一个原则是每天进到将士们肚皮里的粮食越少越好。
曹操就是要王垕从欺粮做起,既欺人又自欺。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曹操不说。
王垕只得去执行这个奇怪的政策。
虽然这个来自曹丞相的政策和他的人生信条有冲突,但王垕理解这不是他的冲突,而是曹操的冲突。毕竟,他只是个执行者而已。
一个月后,王垕停止了呼吸。
十七万饿得嗷嗷乱叫的将士们哭着喊着要杀死他。对这些群情激昂的将士们来说,这样的时刻是偶像坍塌的时刻。他们不能容忍“公平偶像” 王垕的欺骗。
王垕将目光投向了曹操。
这是求救的目光。
他希望曹操站出来解释这一切。
但是,曹操没有。
事实上,自始至终这只是曹操做的一个局而已。为了让十七万将士能够在缺粮的状态下多熬上十天半个月,曹操决定用“公平偶像” 王垕的信誉作一次牺牲。
他让此人背了一次黑锅。曹操以为,这是重于泰山的黑锅,王垕同志必将死得其所。
就这样,王垕死了,在曹操信誓旦旦的指责下,他被刀斧手砍了。
一刻钟后,王垕血淋淋的头颅被扔在曹操的脚下。曹操目无表情地看着王垕那张刚刚死去的脸,他看出了内容。
那是对这个世界的绝望和惊骇。
王垕死了,对曹操来说,这是旧问题的结束,也是新问题的开始。
新问题其实是旧问题。没粮了。
王垕以他的一条性命延缓了问题的爆发,可问题就是问题,十七万将士缺粮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的。
曹操下令攻城。虽然在此之前,他无数次下令攻城,但这一次注定不一样,曹操给出了三天的时限。三天之后,寿春城拿不下来,大家一起死。
事实上对城中守军来说,这也是最后的时限。
因为他们也没粮了。
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只是谜底耐人寻味。谁会是这个历史时刻最后的胜出者呢?
曹操闭上眼睛,开始等待命运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