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交易(第4/6页)
刘备终究是要叱咤风云的。现如今,他只是受伤了,借曹操这块宝地疗伤而已。
曹操犹豫了。
因为荀彧的话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人生的酒杯才刚刚端起,脸上的笑容也才刚刚浮现,怎能说放就放,说翻脸就翻脸呢?
曹操就一直将酒杯端着,将表情灿烂下去。
这还真不是他在装,而是他想通了。
做通他思想政治工作的那个人是郭嘉。
在曹操众多的谋士中间,有两个人是不分伯仲的。
荀彧和郭嘉。
他们都是顶尖谋士。所谓顶尖谋士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荀彧和郭嘉都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看清刘备的本质。
他们两人都认为刘备不是虫,是条龙,起码现在是潜龙。只是在对待潜龙的态度上,两个人截然相反。
荀彧主张杀。郭嘉主张养。
曹操听郭嘉的。
不错,杀一个人是很容易的,杀一条潜龙也是很容易的。但是养一条潜龙却是不容易的。因为它需要胸怀。
不是接纳刘备的胸怀,是接纳天下豪杰的胸怀。
刘备是什么?是潜龙,更是诱饵。引诱天下豪杰纷至沓来的诱饵。相反,要是杀了刘备,结果会很严重。坏了曹操雅纳之名,天下豪杰怎么可能纷至沓来呢?
曹操决定有容乃大,做天下豪杰的容器。当然这决定下得比较悲壮。因为说到底,它是个有风险的决定。都说潜龙勿用,什么意思?那是要防备被潜龙茁壮成长后咬死啊。所以曹操只能与龙共舞,跟刘备玩口蜜腹剑那一套。
这样的感觉,让他痛并快乐着。
向世界要理由
刘备做了豫州牧。
这是曹操推动的结果。曹操上表献帝,把刘备“发”到豫州去做一方诸侯。与此同时,曹操开始准备进攻了。
进攻吕布。在曹操眼里,吕布不是个英雄,而是小偷。偷了徐州之后正在那儿沾沾自喜呢。
曹操很不高兴。因为在他眼里,徐州不是可以拿来流转的,更不是拿来偷的,徐州只能拿来毁灭。
他的杀父之仇还没报呢,陶谦还在徐州城里埋着呢。他需要给他们来一个毁灭。
但是,毁灭未遂。
因为有一个人死了。张济。
作为陕西将军,张济曾经护驾有功。只是很遗憾,他的功劳很快就烟消云散了。献帝被曹操劫持到许都去了,张济只得发动“二次革命”,誓将献帝再次抢回来。
“二次革命”进行得艰苦卓绝。因为他的革命对象实在是太强悍了。
在攻打南阳的战斗中,张济同志身先士卒,一直冲在最前面。结果,一块石头从一个不长眼睛的曹兵手中扔出,砸在了张济同志的眼睛上。所以,张济同志死翘翘了。
为什么一个人的眼睛被砸竟可以夺去他的生命。张济的侄子张绣想要一个理由。
张绣是这样一个人,有事没事的时候老是伸出一只手来,令人误以为他是在乞讨。其实不然,他是在向这个世界要理由。
张绣认为,凡事你必须要给我一个理由。你不给我理由,那我就给你说法。
张绣起兵了。目标是曹操。
因为曹操没给他一个张济死去的理由。
当然,对曹操来说,他没必要给任何人理由或者说法。
不管是死是活。
毕竟,这是个适者生存的世界,每个人的存在或消失都是天意,与他无关。
同时,对于张绣的起兵,曹操也是不屑一顾的。
因为力量的不对称。
世事往往是这样,一个人重视另外一个人不是因为对方长得帅,而仅仅是对方够分量。
很显然,在曹操眼里,张绣不够分量。
但是很快,曹操就对张绣刮目相看了。
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是一群人来了。
江湖知名的谋士贾诩站在了他身边。这个传说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在消失了一段时间之后再现江湖,令人不敢小觑。
刘表也来了。刘表总喜欢趁火打劫。此番他与张绣联盟,屯兵宛城,目的性很明确,就是要打秋风。
曹操颇费思量。他倒不是怕了他们,而是有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