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战长沙(1941年9月~1941年10月) 十月围城(第4/7页)
10月4日,这帮“乌合之众”出动了。
他们走后,内山英太郎不放心,随即带着参谋长秋永力出宜昌城视察(可见到10月4日,宜昌城还没受到中国军队的直接攻击)。
东山寺的情况是,没有新的掩体可供利用,只有以前中国士兵留下的一道散兵壕。站在战壕前,望着眼前的勤务兵们,内山想起什么,问了一句:“除了先前作战负伤的轻伤员外,你们当中谁还有战斗经验?”
那堆勤务兵集体陷入沉默。
秋永力补充了一句,问:“谁有实战射击经验?”
那伙人依旧沉默。
内山的脑袋嗡地就大了。
参谋长秋永力还算沉得住气,安慰内山说:“虽然他们没任何实战经验,但那一百多轻伤员可以指导他们。另外,他们毕竟是东北[6]健儿,应该不会太差吧!”
内山望了望东山寺上空的乌云,苦笑了一下,说:“但愿如此吧。”
走之前,炮兵出身的内山英太郎结合地形,亲自在东山寺高地左右配置了三门用于侧击的山炮。
回城后,内山突然想起来:城里似乎还有点日本人啊?
这就是不久前从日本国内出发到宜昌慰问的著名的东京浅草歌舞团。于是,他给这帮添乱的歌舞团成员每人发了支步枪,叫他们加入宜昌的守备。
10月5日,宜昌战事进入关键时刻。
这一天,东山寺阵地,一名原本做伙夫的日军士兵由于太过紧张,导致步枪“走火”,一时间枪声大作。
宜昌城里的内山和秋永力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就是在这一天,内山终于忍不住,给阿南惟几发了封电报,大意是:宜城有点危险,正在遭十多个中国师的围攻。
也就是从5日开始,离宜昌城近在咫尺的东山寺阵地的枪声就没停止过。日军为消除紧张情绪,不时乱行开枪射击。到10月5日太阳落山,第2军第9师在师长张金廷(黄埔军校3期,山东高密人)的率领下,终于摸到东山寺。
东山寺阵地横向长四公里,而日军才三百多人。在配置上,两名日军间的距离至少是十米,多的甚至超过了二十米,更遑论纵深阵地。这三百多人的领头羊,是个叫龟岛康夫的大尉。虽然是个大尉,而且满脸络腮胡子,看上去很酷,但同样没任何实战经验。当第9师的中国士兵还没开始冲锋,他就大喊叫日军开火,一时间东山寺阵地大乱。
第9师是第2军的核心部队。
张金廷是在前师长郑作民被日机炸死于昆仑关后出任现职的,他还没见过如此沉不住气的日军。
但内山布置的三门用于侧击的山炮起了作用,一度拦住了第9师的士兵。
两三门火炮的作用有限。转眼间,中国士兵拎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冲进东山寺阵地。白刃、肉搏,这是人类最古老的格斗法,也是战场上最解恨的格斗法。在中国军队的攻击下,东山寺的鬼子伤亡殆尽。
仓惶中,内山叫在宜昌西南守备的日军分出一部分兵力驰援东山寺。该部由一个炮兵大队长带领,在当天进入东山寺东部。另外,城外工兵联队的主力,在联队长带领下,放弃原阵地而进入东山寺北部。
10月6日,中日两军进行了超过五个小时的手榴弹战。
东山寺阵地争夺最激烈时,也就是10月7日一早,内山英太郎把参谋长秋永力叫来,开始了这样一段对话。
内山:“局势未卜,要做最坏的打算。”
秋永:“机密文件已开始烧毁,联队军旗旁已放了罐汽油,随时可以点火。”
内山:“这是其一。”
秋永:“哦?”
内山:“包括你我在内,还有师团司令部各个幕僚,以及周边的部队长,都要做好自杀准备。”
秋永:“……这是应该的。”
内山:“我的意思是,现在就应明确指定每个人自杀的场所,并准备好自杀工具。”
秋永力抬起头看了看内山。
10月10日,国民政府“双十节”,秋永力判断当天中国军队的进攻会达到高潮。秋永按照内山的意思,给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写了信封,日期落款是10月11日。也就是说,在他看来,10月10日,最晚到11日,是他们的大限之日。
前面讲到,关于宜昌危局这件事,内山没跟第11军司令部说出其严重性。10月5日之后,宜昌与外界的联络基本断绝时,才向阿南惟几发出第一封说明情况的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