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昆仑关(1939年11月~1940年2月) 筋疲力尽(第6/6页)
被记功的只有三个人:第35集团军总司令邓龙光、第46军军长何宣、第76师师长王凌云(此时属李延年第2军)。
包括杜聿明在内的第5军的干部没被提及。
白崇禧的桂林行营不再担负指挥各部队的职责,指挥权转归张发奎第4战区。
惩罚之重,可谓空前。正如前面说到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广西是西南国际运输线的咽喉,太重要了;二是蒋介石担心日军趁势经柳州进攻川黔大后方。
罚单开完了,蒋介石长出口气,飞走了。
那么,日本华南方面军到底有没有打柳州的想法呢?
最初其实是有的。参谋长根本博为此专门到南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陈述构想。别以为他的作战计划仅限于打柳州。实际上,他提出一个极为庞大的战略攻势。这个攻势听后会叫人心里“咯噔”一下子。按根本博的计划,打下柳州后,以第5师团和第18师团为主力,组成三个所谓追击队,每个追击队3000人,直接进攻国民政府陪都重庆。同时,派一支部队沿长江进攻,另一支部队向长沙逼迫,牵制薛岳的兵力。在华北,山西的日军渡过黄河,攻取西安。武汉的第11军抽出一支精锐部队直下成都……
依根本博看,在这种攻势下,蒋介石的重庆政权必然崩盘。
可以说,根本博这个设想非常大胆,日军高层拿到这个作战计划后什么反应?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西尾寿造和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用四个字评价这个计划:天方夜谭。同样以胆大著称的板垣觉认为,这样做过于冒失。他的想法是,尽快在南京成立汪精卫政权。在板垣看来,把战线拉长,就算攻占了重庆,也不能保证就一定降服国民政府。如果中国再出现一个战时陪都怎么办?军事就是冒险,这是“九一八”之夜他所坚持的,只是现在他已由大佐成为中将,持重了。
根本博碰了一鼻子灰。
五年多以后,日本投降,那时的根本博是最后一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虽然此人不怎么样,善于投机,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激进派,也不是传统的保守派,而且喜欢打小报告(前面提到过的“樱会”政变事件),可是看1940年春他的作战计划时会发现,它比后来冈村宁次的重庆攻略早了好几年。
前面讲过,桂南会战最后失利,蒋介石难以接受,最担心的就是日军经柳州顺势进攻重庆。
柳渝路,国民政府的心腹大患!
它类似于三国时的子午谷山路。虽艰险,但却可以直插长安,魏延一直建议诸葛亮从这里进兵。如果当时诸葛亮采纳,派奇兵出子午谷取长安,魏国就将面临巨大危急。可是,求稳的诸葛亮每次都绕道祁山,以致五次劳而无功。
1940年,根本博做了次魏延,板垣征四郎做了次诸葛亮。
当根本博的作战计划被板垣扔掉后,重庆国民政府消除了1940年之初的最大危机。
这个隐藏的危机在后来被忽视了,所以很多人不明白,一个桂南会战,蒋介石为什么处罚了包括白崇禧、陈诚在内的那么多将领。
秘密正在于此。
几个月后,在欧洲,法国被德国降服,他们已没力量再控制印度支那,于是日本趁机派兵冲入印度支那北部,滇越线和桂越线由此全部中断。在这种情况下,占领南宁已没什么意义,日军也就撤出了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