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继续抗战(1939年3月~1939年10月) 烽烟再起(第4/11页)
南昌属于第9战区所辖,司令长官陈诚,由薛岳代理,副司令长官罗卓英、杨森、王陵基,参谋长施北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2期,浙江缙云人),战区的集团军总司令有关麟征、商震、卢汉等人,主力部队有俞济时第74军、李觉第70军、夏楚中第79军、彭位仁第73军、欧震第4军、张耀明第52军、陈沛第37军、霍揆彰第54军、傅仲芳第99军。
武汉会战后,第9战区已成为兵力最雄厚的一个战区,薛岳掌握的部队超过50个师,分布在湖南全境、湖北南部以及江西西北部。
如此一来,本就性格刚烈的薛岳,就更加不服管了。
对薛岳来说,他只对陈诚和蒋介石负责。陈在薛不得志时,两次有恩于他,所以薛脾气虽大,但对陈非常尊敬。
至于何应钦,则完全不在薛岳眼里。何以参谋总长的名义向薛发公文,薛如觉得内容不合己意,往往会直接在上面批上“不理”“胡说”这样的词。何应钦一点办法没有。
白崇禧同样降不住薛岳,虽然他是薛的顶头上司(白是桂林行营主任,负责督导长江以南各个战区)。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北伐时,薛是第1师师长,白是薛的上级,在上海时,白撤过薛的职,后来两人关系一直不怎么样;二是薛跟陈诚关系密切,白是陈潜意识中的对头。再加上薛岳的坏脾气,以及广东人对广西人的不服,所以薛根本不买白的账,使得后者发来的公文跟何应钦一个待遇。
据第9战区参谋处副处长赵子立回忆,有时候,就是面对蒋介石发来的公文,薛岳觉得不对的或有问题的,也会批上“存”或“待办”,然后束之高阁。
一句话,在作战上,薛岳基本上不受上级限制,只要他同意,幕僚就可以放胆办事。
如果在军情判断上没失误,那么有如此风格的长官,确实是参谋和部队长的幸运。当然,享有这种幸运的同时,也得做好随时挨数落的准备。因为薛岳脾气太急,手下的参谋或其他幕僚,如果一句话说不到点子上,薛岳就开始皱眉头;假如第二句话仍有点昏,那么他就开骂了。也就是说,在薛岳手下做事,心理素质得好,人得聪明、反应快。
对薛岳来说,他也坚信自己是个聪明人,至少在指挥作战上是这样。但事实上,“聪明”这个词不足以完全形容薛岳,更适合他的词是“执拗”。正像上面说的那样,如果在军情判断上没有失误,执拗自然不失为一名战区司令长官的优点;但话又说回来,一旦判断有误,执拗就是刚愎自用了。几年后的长衡会战是个最好的例子,薛岳最终为自己的个性付出了惨重代价。
薛岳的对手冈村宁次,也就更为诡计多端了。
这一次,冈村必取南昌,在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一是可掐断浙赣铁路(浙赣铁路是第3战区跟大后方联系的枢纽);二是可切断安徽、浙江通往江西腹地的通道;三是南昌有中国空军重要的机场,如果这个基地在,就可以以最短的距离袭击长江航道上的日军舰船;四是在第3战区和第9战区间砸进一个钉子。
至于打南昌的部队,冈村力排众议,坚决使用分别在庐山、万家岭有过丢人战绩的第101师团和第106师团。前者师团长,由斋藤弥平太(曾任职关东军,女谍川岛芳子的初婚媒人,后在伪满出任拓殖公社总裁,战后在东北失踪)取代了伊东政喜;后者师团长仍是在万家岭被中国军队打得胆战心惊的老鬼子松浦淳六郎。
冈村这样做,连他的作战主任参谋宫崎周一都反对。不过,冈村没听宫崎的,他同样固执己见。这叫东京军部的人不禁窃窃私语。
按冈村的说法,这样做是要“挽回两个师团的名誉”。在此之前,冈村给国内熊本留守部队的负责人写了封信,叫他转告熊本、宫崎、大分、鹿儿岛四个县的知事(即县长):“第6师团已成为日本第一的强大师团,第106师团成了日本第一的软弱师团。”
老谋深算的冈村当然不会冒失地使用那两个师团。
在战术上,他上了双保险,策应南昌攻略、掩护主力侧背的,是第106师团的“表哥”,稻叶四郎的熊本第6师团。有第6师团压阵,前方日军的心里会稳当点。此外,他还采取了声东击西的计策,叫江北的藤江惠辅第16师团做出佯攻湖北汉水一线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