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本人的满洲梦(1926年12月~1936年12月) 捉蒋行动(第7/11页)
有吉无话可说,只好卷着铺盖卷回东京了。
有吉走了,有田来了。后来长期担任日本外务大臣的有田八郎,在1936年3月16日、17日、18日、19日连着四天,堵在外交部门口,跟张群谈判,这在中日外交史上非常少见。
日本有点急。
在第一次谈判中,有田说:中日关系如果不调整,很可能会发生不幸的事啊!调整的话,三原则是躲不开的。话语间带有威胁的味道。他说:现在中日间的悬案越来越多。
张群说:最大的悬案是满洲问题吧?那就从这个问题谈起。
有田见有点自挖陷阱的意思,于是忙说:现在谈这个问题,还不是时机吧!
张群说:那也好,从华北谈起。中国在华北的主权必须保持。中日谈判时,华北那边的日本驻屯军必须停止一切行动。
有田说:华北的事,可否叫宋哲元跟我们谈?
张群说:他没这个权力。
第二次会谈主要是张群说,有田听。
第三次会谈是有田说,张群听。
第四次谈判基本上是各说各的。
有田出任驻华大使,任务就一个:让南京接受三原则。结果没谈成,所以他也可以走人了。有田出任驻华大使一个多月后,返回东京担任外务大臣,在一次谈话中称:中日关系的调整,也许不一定完全按三原则进行。
东京有点乱。
1936年7月,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对外侮的最低限度和“最后关头”进行了说明:“中央对外交抱的最低限度,就是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任何国家要来侵扰我们的领土主权,我们绝对不能容忍;我们绝对不订立任何侵害我们领土主权的协定,并绝对不容忍任何侵害我们领土主权的事实。”
会议前后“两广事变[17]”爆发。起因是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猝死,蒋介石趁机想把一直半独立状态下的广东统一到南京这边,于是粤系实力人物陈济棠(广东陆军速成学堂,广东防城人)联络广西的李宗仁(广西陆军速成学堂,广西临桂人),打起抗日反蒋的旗号。
在对付新军阀上,蒋介石自有绝招。这绝招就是一边打,一边拉,先从内部瓦解开始,所以他一边派军入湘阻击叛军,一边把粤军大将余汉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6期,广东高要人)拉了过来。陈济棠不战自败,李宗仁硬撑着,最后跟南京达成和解。桂系起事是打着抗日的旗号,所以再次归顺南京后,他们表示:一旦中日开战,即率军出桂。
但实际上,这个事变背后有日本人的影子。在当时,日本人喜欢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宋哲元家,另一个就是李宗仁家。日本人认为,在中国各路军阀里,最具有反蒋实力的,就是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保定陆军军官学校3期,广西临桂人)二人,所以一个个日本高官打着拜访李宗仁的名义,去那里进行反蒋策动,这些人里既有土肥原贤二,又有日后率兵进攻上海、南京的松井石根(日本陆军士官学校9期,爱知县人)。而去的次数最多的,是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和知鹰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6期,广岛县人)。和知开出的允诺是:在倒蒋事变中,日本将向桂军提供所有武器装备和弹药,支持两广脱离南京政府。
李宗仁接见和知鹰二时说:我们倒蒋,打出的旗号可是抗日!
和知笑道:你们打什么旗号都行,只要你是颠覆南京政府,我们就支持。
李宗仁看了看身边的白崇禧,两个人大笑,他们当然没上日本人的钩儿。
再说南京这边,有田八郎悻悻而归,东京派驻天津总领事川越茂为新任驻华大使,东京似乎注意到自己有点急,所以川越来南京后,以静制动,没急着找张群。但成都和北海又出事了。
日本提出要在成都设立领事馆,南京那边批了条子,但成都人不干,理由是:讨厌日本人,而且成都不是通商口岸,没什么日本侨民,设啥子领事馆?日本坚持往成都派人,对他们来说,领事馆的另一个称谓就是谍报机关。在成都搞了领事馆,日本人在西南腹地就有了一个谍报据点。于是一个日本小组打着旅游的旗号先期到了成都,四个倒霉鬼一住进饭店(大川饭店,8月23日),就被成都民众包围了,结果是两死两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