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谁当其罪谁其贤 第六节(第7/10页)

这样的大败之中,他们已经没有荣誉可言。

他们战斗的理由只有一个——那个骑着黑色战马,挥舞着狼牙棒的男人,还在战场上驰骋!

此刻,韩宝的狼牙棒上,沾满了鲜血、脑浆。他这般在乱军之中,不知道反复冲荡了多少次,死在他棒下的宋军大小将领,至少也有十多个。尽管如此,依然有数不清的宋军将领,从四面八方,前赴后继的向他杀来。

混战当中,他与耶律乙辛隐、耶律亨都曾经短暂的会合,但很快又被冲散。宋军中,依然还有头脑冷静的将领存在,或许,这只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战术素养,数量占据优势的宋军,有意识的将这些犹在抵抗的辽军分割,重重围困,各个击破。

深陷在宋军的兵海泥淖中,尽管不断有辽军杀进来,与韩宝会合,但每一次冲荡,都又有人战死、被分割,在韩宝的身边,追随的将士,已不足千骑。

但这千骑战士,奋起余勇,仍可以在宋军的重重包围中,所向披靡。

这个时候,韩宝也真正的将一切置之度外。

耶律乙辛隐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请他突围;耶律亨拼命杀进重围,身中十余创,浑身是血,见着他,第一句话,也是请他突围。

但韩宝都拒绝了。

尽管宋军皆欲取他首级而甘心,但如果只是率数十骑亲信突围保命,仍然是很大机会的。只是,败军辱国,他有何面目回去见他的皇帝?!有何面目回去见战死在滹沱河的数万契丹战士的家人?!

三军将士,皆可突围,为大辽多保存一个人材,便是一个。

为了令耶律乙辛隐保住性命,韩宝便在乱军之中、战马之上,扯了一块白布,蘸着鲜血,匆匆写了一封只有几行字的遗表,令耶律乙辛隐带回大辽,代呈大辽皇帝。耶律乙辛隐这才含泪答应突围,此刻他已经看不见耶律乙辛隐的身影,大约已经溃围而去。这让他心中安慰几分。

他也知道耶律雕武已经丢下军队,突围逃走。对此韩宝并无责怪之意。当年汉高祖刘邦,也曾经抛下军队仓皇逃命,历史上的名君名将,也常有遭逢挫折之时,单骑逃命,乃是常见之事。或者,正因为他们做得出这样的事情,他们最后才能成就一番霸业。同是抛下军队逃命,也是有区别的。于有些人,是怯懦、无能,但于另一些人,却是明悉利害、隐忍果断。耶律雕武并非怯懦无能之徒,他能够如此果决的丢下军队逃命,反而令韩宝相信,若他与耶律乙辛隐能逃得性命,回到大辽,他们都会是大辽的未来。

但是,韩宝自己,却已不愿意做那样的选择。

他心中已做决定——

此处,便是他最后的战场。

他听到了战场上宋军铺天盖地的喊叫声,知道了自己的首级值价几何。

想取韩某之首级,那就看看是谁有这个本事罢!

“大辽!”

抱着决死之意的韩宝,高喊着,再一次举起狼牙棒,杀向挡在他前面的宋军。

“大辽!”

在韩宝的身后,那不足千骑的骑士,一齐拔刃高呼。他们兵马虽少,又身处重重包围之中,谁都知道他们几无任何胜利的可能,但这简单的两个字,从他们的口中喊出,仍然有一种令三军夺气的悲壮,在这一片战场上,竟然短暂的压倒了宋军的气势。

紧随着他们的呼吼声,四周仍在战斗着的数支宫分军,亦一齐高喊:“大辽!”

“大辽!”

“大辽!”

简单的两个字,转瞬之间,传遍了仍在战斗的宫卫骑军之中,激起了他们心中无限的斗志。

方圆十里的战场上,出现两副截然不同的画面。

一边是胆战心惊肝胆俱碎的溃兵,为了逃命而自相践踏、互相残杀,无数的尸体,在宽达七八里的战场上,由从滹沱河的北岸,一直铺到河面,令人触目惊心。这根本已不是战斗,而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大部分的辽军都不是由宋军杀死,数以千计的辽军掉进河冰裂开的滹沱河中,被冰水淹死,只有极少数的辽军侥幸逃过河去,落荒而逃。宋军甚至并不过河追赶,他们只是将失魂落魄胆战心惊的辽军赶到滹沱河上,然后便用弓弩、霹雳投弹杀伤辽军,加剧他们的混乱……在这样混乱的状况下,绝大部分的辽军,根本无法平安渡过滹沱河。此时,即便宋军想要过河追赶,也是极为危险,但在一片混乱之中,根本没有几个人能去思考这些,为了逃命,不少辽军甚至扔掉手中的武器、脱掉盔甲,以为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渡过冰面。至于过了河以后该如何是好,这时候已经没有人会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