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批牍卷五(第21/24页)

徐海道详复奉饬筹议拨给铜沛两学学校公用地亩一案缮具章程请示由

据详已悉。该升道所议拨给铜沛公田章程,并附呈铜、沛两县会议各条。道署所议,尚属精详。其中亦有须酌核者,若逐条批答,分别准驳,则阅者易致迷混。今另约为八条,多系采择该升道原议,而驳改者,亦寓其中。仰刊刻一本,传布城乡绅民遵照,俟行之一二年,再行勒碑学宫,以垂久远,开列于左:

——王、刁两团地亩共六百七十七顷有零,应以二百顷作为铜山公田;以二百五十顷作为沛县公田;以二十顷作为云龙书院公田;以二百七顷有零留拨铜、沛原业之户。其铜山学校公田二百顷,及云龙书院公田二十顷;即在王团靠南铜境地内丈拨,不敷者于沛境连界处照数补足。其沛县学校公田二百五十顷,即在王团中间沛境地内丈拨。俟三宗公田丈定后,所余王团靠北沛境之地一百四十八顷有零,应与铜境刁团之五十八顷有零,留待原业之户认领。

——此项湖田,向分上、中、下三则缴租。约计每亩年租可收钱二百文,虽岁有丰歉,租有增减。然高下牵算,大致不甚相远。此次拨归学校公田,应纳年租,应仍以二百文为率。俟试行一年之后,如必有须增减之处,由铜、沛二令会同各学传谕绅董,另行分晰酌议,申报道府,详定租额。限丁卯年议定,不准屡次更改。所有勘丈经费,即由徐州粮台借用,收租归还。租额既定,由徐海道通详各辕,奏请升科。虽系培植学校之公产,仍宜定则纳赋,但比照民人私业量从轻减耳。照例征赋以外,别无报销之说,两县皆官督绅办,实用实销,不得造册送藩司衙门备查,致启司书讹索之端。

——云龙书院山长修金、监院薪水、生童膏火、课卷、课饭、暨花红加课、书院岁修等项,准于铜邑之二百顷内,再拨地二十顷,共计四十顷,以裕经费。歌风书院倾圮,现议兴修,准拨地八十顷,以一二年租息先行购料兴工建造。俟工竣后,再将山长修金、生童膏火,暨岁修等一切款项,由该县会学督同绅董,将此八十顷岁入之款,逐条妥议,申详道府核定,永作歌风书院经费。仍禀院司立案。

——铜邑文童,县府院三试卷费,准拨地四十顷;沛邑文童,县府院三试卷费,准拨地三十顷。所有试卷,应由礼房承办,卷价公议刊碑,不增不减。每届考试之期,核计人数,场数共用卷价若干,由管田之绅董,与礼房清算交割。应试童生,永不再出卷价,亦不准干预卷田之事。

——铜邑乡试宾兴费,准拨地七十顷;义塾准拨地六十顷;沛邑乡试宾兴费,准拨地五十顷;义塾准拨地四十顷。铜、沛会试公车费,应各归并两县宾兴项下办理。其乡试宾兴费,每名以钱十五串为率。如遇歉收之岁,尚可会议酌减,丰岁不准增多。会试公车费,每名以银百两为率,无论丰歉,不增不减。

——铜邑学宫、准拨地十顷,以为岁修之资。沛邑学宫倾圮,现议兴修准拨地五十顷,以二三年租息,先行购料兴工,俟修建工竣后,以二十顷拨添宾兴之费;以二十顷拨添义塾之费;庶与铜山相符,仍留十顷,为学宫岁修之用。

——此项学校公费,道府县学衙门不得动用。一切召佃、收租,生息、修工事宜,应由铜沛两县会同该学遴选绅董三人经理。仍禀请徐海道加发札谕;设一公田局,无事则三人轮班住局,有事则齐集会办。三年更换一次,每人岁支薪水八十千文,局费岁销六十千文。优其廪给,正所以杜其侵蚀也。其支放存储地租数目,于每年丁祭之次日算明,张榜学宫,仍刻简明帐目一纸,分送城乡各家,使阖邑绅民一望了然。

——此项学校公田,佃户抗租不纳者,应由绅董报县,押追换佃。如经理绅董名下积欠过多,或系催收不力,或系暗中侵蚀情弊,以佃户延抗为词者,不待三年期满,即由县禀请更换。轻则勒令赔出。重则详革功名,严行追缴。

徐海道禀沛县凡各业户呈契领地应否饬取四址地邻保结由

该道据徐令面陈,沛邑向来执业民人,有地已久售,仅存远年废契,执而与人控争者。有因地契未载四至坐落,以他区混作此区之据者,至其印串,或以各乡零星地亩,归入一串完纳,或以高区熟田,冀图灾缓,并归洼地行粮者。恐其蒙混影射,欲取地邻联名保结,始准拨地等语,查沛民与东民连年之争,正以全无四址地邻可资质证,是以难于剖断。当时无论湖身田业,全被淹沉,茫茫巨浸,水涸后即系东民流寓到此,准其恳荒为业,是王、刁两团居此之时,本无当日之邻右。逮王刁两团被逐之后,又无新招之土民,将从何处觅四邻乎?有印之契串尚可作弊,四邻之保结独无弊乎?正恐书役,地保等借此为讹索张本,不可不防。此时凡呈契串者,该县皆应批准,转禀道署,听候汇拨道署,汇至十家八家,其中果有作伪者,不难细细辨认,再行设法区别,尚不为迟。目下但当招之使来,不可以索取保结拒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