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十九(第7/13页)
诬也。
复左中丞 同治元年八月初三日
十七日,惠书敬悉。油埠大捷,得绸旗至四五百面之多,则悍贼之大创可知。二十三日再出打行仗,想更得手。芗泉之头队,日内计已过南昌,待其到齐,可否以芗部打淳安、严州,而阁下率各军打龙游、金华?乞示知。若芗泉果打严州一路,则弟可饬朱云岩率勇助剿,唐桂生亦可助力,盖歙、旌去淳、严皆不远也。
此间近状如常。金陵疾疫未止,援贼已到数起,尚未开仗。春霆招抚伪保王童容海一股,似已办妥,留三千人,其五万人须遣散之资尚未筹出。又,米贵难购,看来弟与阁下均患人多,力不能举其体矣。得京报,何根云改为斩监候,前新闻纸所刻误也。
袁帅病甚,断难再留;希病亦未痊,迫欲回籍。两淮无人管理,如何!复请台安。
复李少荃中丞 同治元年八月初五日
——刘营勇夫伤毙杨令一案,关系甚重,务须认真查办。宜杀一弁目或杀数勇乃足伸法,断不可敷衍了事。淮勇野气未除,阁下须苦口教之,严法惩之。从前次青之于平江勇一味宽纵,识者知其无能为。至丙辰三月烧杀辰州勇二百余人,次青不究,又庇护之,鄙人则深恨之矣。今日之与次青决裂,其根尚伏于彼案。阁下设身以处,俨若代为杨令之尸亲而与铭营为仇,则足以伏服各官绅,而淮勇亦知畏惧,渐成证果矣。
——太湖水师即在上游造船,由通、泰航海入沪,船之尺寸概照来函所拟办理,另备公牍咨达冰案。
——发逆思从通、泰、靖、如一带北窜,里下河空虚,良为可虑。现咨请杨军门赴彼一看,恐须调杨、彭部下分防该处,徒奏明责成都将军,亦复何补?如上游船少,须令昌岐先顾此路,而略轻松沪、泖、淀一带。通、泰,里下河一带,正淮扬水师之专汛也,望与昌岐商明,分别轻重先后。待太湖船只造成,昌岐专防通、泰、里下河,李朝斌专剿泖、淀、太湖,而松沪则黄、李共防,庶敷分布矣。至新红丹船四十号,闻在粤为飓风所败,或可不来。
——上海关税、厘局既已分两大宗,则入款不至含混。吴公虽迷离,而目下替人实难。筠仙最不相宜,鹤汀亦须到皖察看果否胜任愉快,再行奉商。吴公甄劾,应由尊处主稿,挈衔办理,敝处不宜越俎,且事太多,不能丝丝入扣也。
——鲍公中秋后可打东坝、高淳、二溧以达金陵。若其顺手,九月可至钟山,届时再札华尔前来会剿。台旌暂不能离沪,镇、扬一段,殊觉无人主持,午帅希帅,皆须回籍,长淮亦无人主持。二者皆目下可虑之大端。
——承协银四万,何以至今未到?务祈设法汇解,或在浔、汉洋行兑汇,亦可速到,万不可再搭威灵密以致迟误。
弢甫潦倒以死,良可悯伤,请阁下在沪助其后事,而鄙人在皖恤其眷口。仲远数家所依,亦不能不有所以恤之。
致杨厚庵 同治元年八月初七日
正封缄间,闻忍斋言阁下已于前月二十八日赴扬州、镇江察看下游形势,惜敝处函咨稍迟,恐台旆不能远赴如、靖、通、海等处。然南岸常熟、江阴之贼若渡江北窜,必在如皋、靖江、通州、海门等处,必不在泰,兴以上,可想而知。如阁下业已自扬镇返旆回至老营,敬求不惮劳苦,再至通州、海门厅境一行,或乘兴一至上海,更妙更妙。盖水师欲成大功,必由洞庭直至海门乃为圆满,他人看十遍,尚不如阁下看一遍之了然也。特此奉恳,再问台安。
复李少荃中丞 同治元年八月十三日
程学启战守可恃,似须调归大纛左右以固根本。青浦之守与不守,无关得失。阁下既以鄙人不分兵、不兼顾之说为然,则青浦亦在兼顾之列,必有所弃,而后能有所守也。忠党于松沪战争不休,阁下断不可离沪,顷十二日已专折奏明矣。
复恭亲王书大稿刚正精细,佩甚佩甚!与洋人交际,丰裁不宜过峻,宜带浑含气象。渠之欺侮诡谲,蔑视一切,吾若知之,若不知之,恍似有几分痴气者,亦善处之道也。
复左中丞 同治元年八月十四日
伪保王一股,已定留用三千人,余俱遣散,每人给途费千文。顷春霆牍来,又请再留三营。弟昨奏此案,折尾声明如降众另生枝节,随时具奏,断不回护云云,盖亦恐春霆之不能妥办此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