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十七(第8/12页)
润帅少君胡子勋,蒙恩赏给举人,稍足以慰逝者而劝劳臣。鲍军在青阳十一日获一大胜,刘、古、赖皆猾贼,恐小城正不易破耳。
复左季高中丞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围徽之贼,分大股至西路截住运道。中而岩寺,南而屯溪,北而潜口,三处皆有。十七日朱、唐至屯溪获一胜仗,贼已破走。闻刘克庵已至龙湾,计十九日可与朱、唐会合。若三军共破岩寺一股,则粮路通而徽围可解矣。
——奉读大疏各片,如此枯窘题而生发不穷,可喜!可慰!然所调各军,取齐总在四月以后,而皖南与江西之安危,所争乃在三月以前。此数月须稳慎图之。第一,保全贵部,为肃清全浙之本;第二,保全徽州,为进规严州之本。芗泉未到以前,请贵军以全力翼蔽徽、婺两处;芗泉、凯章到后,则可分三路以进矣。
——此次徽围若解,贼必于开、遂、江、常等处内窜江西。贵军人数太少,弟拟调朱军守徽城,腾出张军五千人为游击之师,供阁下之指麾。是否?乞酌裁。待公复信一到,徽围一解,即分别咨札矣。
——景镇、河口厘金,公断不可辞让,以贵军舍此别无的饷也。以目下而论,婺源一路,公当之;祁门一路,江守之;东、建一路,鲍蔽之;景镇当无他虑。将来须专筹一支人防守景镇耳。
——贵军以一枝扼守华埠,为固江之师,以一枝由徽入严,为进取之师,皆一定之势。其衢南一带,恐仍须另筹一支,弟当与公合谋之。闽兵万不足恃。
——春霆顿兵青阳,不能遽下。其石埭、南陵、泾县,该逆处处坚守,万不能速至宁国。渠请增兵合围青阳,弟未之许,盖欲留鲍军作活兵也。万一江西腹地有事,仍可调鲍入援。目下鲍军应作何调度,乞酌示。
复李希庵中丞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前此移节来皖之说,在鄙人以为千妥万妥,既遂阁下报国之诚,三河之痛,与不肯避难就易之素抱,又遂雪琴脱弃羁勒,不离水师之本志。而仆以庐州、六安两路兵事委之台端,但须专顾江滨一路,则条理分明而血脉流通。不意丹初与敝处暨申夫信,皆力陈其不可。而作梅来信以切至之词相镌,少村述阁下临别之言,亦殊虑旌从离鄂,吏治遽坏,湘军遽饥。兼是三者,遂决计罢弃前议。已于十七日奏明:彭帅难离水师,请旨另简皖抚。尊缄到时,已在四日后矣。目下且当谨候批旨,如不蒙另简贤员,终当虚席以待台旌耳。
敝处得上海七万之后,继以三万。江西、湖南亦常常协济,今冬竟得宽绰度岁。虽各营尚欠七个月,而尽发一月满饷,实初念所不到此者也。
复左季高中丞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云岩血性过人,打仗亦稳猛可靠,特与唐桂生不和,日来构衅更深,可虑之至。云岩十七日打屯溪,十九日打潜口,均能挫贼凶锋,二十二日万安街亦尚能以寡敌众。唐部战事远不如朱,而守城亦尚有布置。大纛至龙湾、屯溪时,请邀朱军会剿,当可助一臂之力。徽城之米足支月余,阁下督同朱军稳慎图之,或可保徽也。
衢州为谋浙者所必争,人人知之。然阁下进兵之路则不在衢而在严;贵军自全之道,则不重衢而重在徽、婺。请以贵军常常翼蔽徽、婺,而即以徽、婺常常暖贵军之背。千万!千万!至恳!至恳!
批唐桂生禀 咸丰十一年
凡为统领者,以亲看地势、亲探贼情为第一要义。若不亲自看明、亲自探明而浪行出队,直至将近贼巢,轻进则恐中贼之伏,轻退则恐长贼之焰,进退两难,最易误事。李希帅、多礼帅,皆亲看地势也。
我湘军之所以无敌者,全赖彼此相顾,彼此相救。廿二日朱镇一军出队与贼接仗,危急之至。屡次派亲兵催请该镇派队救应,又有易昀荄函催,李勉亭面催,而该镇始终不发救兵,可恶之至!我湘军风气,虽平日积怨深仇,临阵仍彼此救援;虽上午口角参商,下午仍彼此救援。该镇此次坏我湘军风气,此风一开,以后湘军不能做事矣。实属可憾!
究竟该镇与朱镇平日有何仇隙?仰即明白禀复。湘军向来风气,虽有仇亦当救援,该镇曾闻此说否?如并未闻此说,犹可轻恕,以后当勉之,改之。如曾经听过此说,断不可恕,余必严参重办。遍告湘军,以该镇不肯救人为戒也。仰将是否听过一层据实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