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七(第7/14页)
凯章一军,虽属劲旅,总嫌其单。若减去吴国佐之千三百人,则尤单弱。兹拟令喻吉三,佘星焕、黄思学合招千人,与彭山屺之六百兵丁,留老营护卫;抽出朱、唐及吉字等营,出外打仗,或并隶凯章,或另打一路,则浚川虽远隔南赣,尚不至过形单薄。此项饷银,拟就江西耆中丞商拨,另行咨达冰案。通筹全局一疏,是否有当?尚乞指示。
复刘霞仙 咸丰九年正月十三日
粤匪去冬未平,且复加厉。所睹《四书》,当以奉诒。阁下同多愁郁,想书到君家,亦百年中可为开口而笑之一日也。三河之败,歼我湘人殆近六千,不特大局顿坏,而吾邑士气亦为不扬。未知此后尚能少振否?
国藩此次在外,无不答之信,无不批之禀。官场庆吊,酌量送礼;家乡庆吊,亲族本家,亦少为点缀;余皆率往常规模不变。“巧言、令色、足恭”三者。有志学步,质既鲁钝,学又作辍,数月以来,豪无效验。或劝先难后获宜再卑抑,以俟大效;仆则抱“七必不堪”,仍将修吾初服,免使陈咸头触屏风耳。
筠仙在京,亦所如不合,顷附片奏请来营。大约三、四月可以到营。阁下能来再赋会合否?
与张筱浦中丞 咸丰九年正月十六日
景德镇之贼与婺源贼党,相为犄角。一处得手,则处处可期并下。惟匪党尚多,负隅已久,恐难遽克。若能将两处之贼逐出江滨,敝军得与雄麾合势,事机当少顺手。
致彭雪琴 咸丰九年正月十七日
景德镇一军出队进剿,互有胜负。闻贼将大举绕抄我军后路,逆氛正炽,官军屡挫。如抄乐平后路,断我接济,则凯章甚为可危。设有意外之虞,则贼必围逼抚州,并犯建昌。萧军远在赣南,不能遽归。敝处老营人数仅止三千,不敷攻守。望阁下迅派得力水营一营,即来抚州,以备防守。若建昌有事,亦可就近调来。并求派好炮手十余人群子药筒,以备教训。此间兵勇放炮守城,因路途太远,故预为奉告,以备不虞。即不另具公牍。
致左季高 咸丰九年正月十七日
凯章腊月二十七之捷,得其续禀,亦损百人。打仗不怕挫败,只怕伤亡太多。自去腊以来,我军伤损不少,士气稍沮。此间老营太单,势不能拨往济师。萧军甫至赣南,不可遽调。望阁下速催王枚村来江,或酌带数百人维持凯、钤一军。并请催彭山屺之兵、佘星焕之勇,星速前来护卫老营。抽出朱,唐两营,归并凯章麾下,则生力渐多,而气势仍壮矣。
与李筱泉 咸丰九年正月十七日
凯章分扎牛角岭之第五旗,去老营几二十里。仆曾嘱其移扎一处,凯复信以弁勇可靠未移也。十一夜,第五旗营盘被陷,闻贼将抄出乐平,截我后路,凯军殊可危虑。
此间老营火药已罄。望禀知中丞,赶解万斤,或由旱路送武阳渡登舟解来,此间派夫于水浅处迎接。火球及大炮之群子皆所急需,望星速解来。饷银则起旱解来。至要至要。
养素、凯章两军,若俱不得力,则贼当窥伺抚、建。此次未及函告中丞,恐涉张皇也。
致骆中丞 咸丰九年正月二十三日
此次添兵勇共三千余人。待其到时,目下先抽老营二千人赴景德镇助剿。将来须另派统领,别为一支,庶到处可为犄角之势。即如此次,若另有一支扎东路,以防浮梁之贼,则凯章一军,当早得手矣。现向耆中丞处索饷,事之谐否,尚未可知,然不得不放手一办也。
与胡宫保 咸丰九年正月二十四日
敝处因凯章一军未甚得手,又添募兵勇三千余人。向江西索饷,不知谐否?添营甚易,得统领之才干难万难。此间日与酬对者,仅有护卫之三千人,及本府之官绅数人。见闻太陋,殊闷人也。庄子云:“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阁下以一省为笼,又网罗邻封贤俊,尚有乏才之叹;鄙人仅以营盘为笼,则雀且远引高翔矣。
吴翔冈与凯章意见不合,已批准撤营。此君志气高迈,而办事不甚平实。吾意拟令还湘助黄子春一军,将来或有成也。
致官中堂 咸丰九年正月二十四日
尊处去腊迪庵请恤折及舍弟等一折一单,想已咨送敝处,不知中途何处沉滞?腊尾奉到恩旨,亦望速咨,以便具折谢恩。至恳至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