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读书录卷八(第6/12页)

《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

能达难白之情。

《答胡生书》:“不知者乃用是为谤”节。

言不惜称道揄扬之爱惜也。彼辈自有可合之人,吾不因其可以干泽而思与之苟合。若能如此,则可孤行而不恤众谤,而生又不能。生离乡远出,本为求仕,非徒求韩公之知也。是者指上文相知称道云也。

《与崔群书》:“风土不并以北。”

不与江北比并也。“自古贤者少不肖者多”节:悲感交集。王荆公《与段缝书》中段为曾子固代鸣不平,文气脱胎于此。“人固有薄卿相之官”节:愤激出奇想,沉痛至矣。“仆无以自全活者”一节:后路绝深痛。

《与陈给事书》:“衣食于奔走。”

造句奇。

《与冯宿论文书》:“以此而言”节。

自负语。绝沉著。

《与祠部陆员外书》:“文章之尤者有侯喜者”节。

称人之长,造句俱极跌宕。

《应科目时与人书》。

其意态诙诡瑰玮,盖本诸《滑稽传》。干泽文字如是,乃为轩昂,他篇皆不能自振。

《与孟尚书书》。

此为韩公第一等文字,当与《原道》并读。

《答吕毉山人书》。

绝傲兀自负。

《答渝州李使君书》。

李盖有所干于要路,求韩公为之道地,故答之如此。“传曰:君子俟命”节:既以安命俟命之说进,又言李君亦烂熟安命俟命之说,如常御之饮食,厌饫久矣,无益于事,故增愧。

《答元侍御书》:“斥其余,以救人之急。”

斥,远也。挥而远之,谓散去也。

《与鄂州柳中丞书》。

文气绝劲。

《与鄂州柳中丞第二书》:“就令如是”节。

砉然入人之肺腑,故足以作忠孝之气。“夫远征军士”节:论事之文,不逊贾、晁。

《送陆歙州诗序》:“我衣之华兮”节。

洒然而来。

《送孟东野序》。

天择物之善者,而假之鸣。其为鸣盛与鸣不幸,惟天之所命耳。文之立意止此,征引太繁,颇伤冗蔓。“维天之于时也亦然”:通首按住“天”字。

《送许郢州序》:“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四字并用,措语过重。“情已至而事不从,小人之所不为也”:转换处痕迹未化,便可直接本事,不须为二语纽合也。“故其赠也,不以颂而以规”:收句俗笔。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

和雅渊懿,东京遗调。

《送齐嗥下第序》。

入题连用三“乎”字,俗调。篇末一一回缴前文,俗调。

《送陈密序》。

闲淡有体。

《送李愿归盘谷序》。

别出奇径,跌宕自喜。

《送董邵南序》。

沉郁往复,去肤存液。

《赠张童子序》。

前半志选举,疏健。后半勖童子,简宕。

《送浮屠文畅师序》。

辟佛者从治心与之辨毫芒,是抱薪救火矣。韩公言若无中国之圣人,则彼佛者亦如禽兽。为物所害,莫能自脱。如此立说,彼教更从何处置喙?立言有本,故真气充溢,历久常新。

《送何坚序》。

前半磊落而含游戏之声,收复奇情幻出,合读之,但觉狡狯不测。

《送廖道士序》。

磊落而迷离,收处绝诡变。

《送王秀才序》。

淡折夷犹,风神绝远。

《送孟秀才序》。

叙述絮训词当。

《送陈秀才序》:“如是而又问焉,以质其学。”

只此一意,再作往复,亦复傲兀自喜。

《送王秀才序》。

读古人书,而能辨其正伪醇疵,是谓知言。孟子以下,程朱以前,无人有此识量。

《送幽州李端公序》。

骨峻上而词瑰玮,极用意之作。

《送区册序》。

送区宏南归诗傲兀跌宕,此文当是一时作,故蹊径与句之廉悍,并与诗相类。

《送张道士序》。

立言绝善。“诗宁当不俟报”:述上书不报事,立言飘洒,不着痕迹。

《送高闲上人序》。

事之机括,与心相应。事不如志,则气挫。所向如意,则不挫于气。荣辱得失,不纠缠于心,此序所谓机应于心不挫于物者,姚氏以为韩公自道作文之旨。余谓机应于心,熟极之候也。《庄子·养生主》之说也。不挫于物,自慊之候也。《孟子·养气》章之说也。不挫于物者,体也,道也,本也。机应于心者,用也,技也,末也。韩公之于文,技也进乎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