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读书录卷八(第5/12页)
《科斗书后记》。
叙述无一闲字。
《郓州溪堂诗序》。
“于时沂密始分而残其帅”:生此波澜。“然而皆日郓为虏巢且六十年”节:著此一段议论,便尔壮阔,蹊径独辟。若先陈新立之难,又陈不扇而变之难,便无此奇警。“公私扫地赤立”:能造难状之语。“于是天子以公为尚书右仆射”:接法本史公。
《猫相乳》。
叙事绝善,而所以为文之意,固不免人之见者存,故收处过谀。“夫猫,人畜也”:谓畜于人。
《争臣论》。
逐节根据经义,故尽言而无客气。“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节:此段陈义甚高。
《太学生何蕃传》。
善用缩笔,纾余顿宕,如将不尽。
《重答张籍书》。
观此书,则韩公当日之予二氏,亦未敢昌言排之。二氏盛行中土六七百年,公以数篇文字斥之,遂尔炳如日星。识力之大,令千世人肃然起敬。“非我其谁哉”,自任处绝沉着。
《与孟东野书》。
真气足以动千岁下之人。韩公书札不甚矜意者,其文尤至。
《答尉迟生书》。
傲兀自喜。
《答杨子书》:“尚须验以言。”
公已深知杨子,恐杨不之信也,故须验以言。
《上襄阳于相公书》。
谀辞累牍,固不能工。
《上留守郑相公启》。“愈无适时才,渐不喜为吏。”
凡为文,必视乎其行,能弃官如屣,而后气壮,而文无沮词。
《上宰相书》。
连用三“抑又闻”,义层出不穷。然究是少年,才思横溢,欠裁炼处,故文气不道也。若删去“洪范曰”至“廉于自进也”,则格老而气道矣。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后二书皆可不上,宰相能知我,前书足矣;其不知,十上何益?公少年时盖阅世尚未深,而自守未定也。
《后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
鲁,同姓,礼义之邦,故次周后。齐,大国,次之。宋、郑,小国,次之。秦、楚,戎蛮,又次之。非率尔泛指也。
《答侯继书》:“含意连辞,将发复已。”
含意,辞不能申其意也。连辞,欲陈此说,复牵彼义,裁度不能遽当也。凡文家经营为文时有此二难。“然古之人未有不通此,而能为大贤君子者”:所陈数事,皆专家之学,卤莽者多弃置不讲。观韩公此书,然后知儒者须通晓各门,乃可语道。孔氏所谓博学于文,亦此义也。“将试学焉,力不足而后止”:凡人于右数事,皆未试而先称力不足,所谓画也。
《答崔立之书》。
韩公命世之英,自位不在文中所称五子下,其试于礼部吏部,盖深用为耻。立之乃以“献玉再进”相勖,所谓鹪鹩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倚夫薮泽也。篇中前半述已隐忍就试之由。“夫所谓博学者”一段,鸣其悲愤。后幅“方今天下”一段,写其怀抱,视世绝卑,自负绝大,极用意之作。“君子小人之所悯笑”:君子小人,犹言人人。《周礼·乡大夫》:“帅其吏与其众寡。”众寡者,言乡人或众寡无定也。此言人人悯笑,无分君子小人也。“夫所谓博学者”节:博学宏辞,美称也。惟公足以当之。而顾不能中选,甚羞与今世之中选者比伦,而又不能不隐忍与之同试;甚愿与屈孟五子同志,而又不能效其不与斗筲者同试。心所耻,而行不能从。己所耻,而人不能谅。层层感愤,进露纸上。“必知其怀惭,乃不自进而已耳”:谓怀惭之极,至于自甘终不进取乃已。“作唐之一经,垂之于无穷”:极自负语。公盖奴视一世人。
《重答李翊书》。
韩公文如主人坐于堂上,而与堂下奴子言是非。然不善学之,恐长客气。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
笔端大崚嶒。若出他手代盲人干有位者,气必不能自振矣。
《答李秀才书》。
义深而文淡永。
《答陈生书》:“孰信哉,信乎已而已矣!”
陈生必求俯仰趋时之术,故告之以此,所谓对症下药也。不然,专信己则足以长傲。王介甫云:“时然而然,众人也。已然而然,君子也。”语弊亦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