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读书录卷六(第5/7页)

《拟古》第二首:“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田畴,字子泰,事刘虞。虞为公孙瓒所害,誓为报仇,不遂。陶公盖以畴自比。

第六首:“稷下多谈土,指彼决吾疑。”

稷下决疑,亦詹尹问卜之类。渊明不仕之志久定,姑托为访卜稷下之辞耳。

第七首。

前六句,公自咏。后四句,叹趋时附势之人。

第八首。

首阳、易水、伯牙、庄周,陶公之志事可见矣。

第九首。

两晋立国本无苞桑之固,干宝论之详矣。末二句,似追咎谋国者之不臧。

《杂诗》第一首:“落地为兄弟。”

言随处相逢皆兄弟也。

第三首。

此篇亦感兴亡之意。

第四首。

“不知老”句贯下六句。谓自少至老,只在一丘一壑之中,与亲戚子孙相聚。正与“四海”句相反。末四句,谓死后纵有空名,而生前冰炭满怀,已不胜其苦矣。

第七首:“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素发在头,若标识然。前途渐窄,犹云来日渐短也。

第八首。

代耕,禄也。既失其方,则寒馁乃其理也。

第九首。

渊明未尝有游行之役,似因故国已亡,譬若远行在外,无家可归,托为之辞。后二首,亦有行役之感,不甚可解。

《咏贫士》第一首。

云见而随灭,鸟出而复归,皆喻己之甘守故辙,早赋归来也。

谢康乐集

《述祖德诗》:“弦高犒师。”,旧作晋。《吕氏春秋》载秦三帅对弦高之言曰:“之道也,迷惑陷入大国之道。”高诱注曰:“,国名也。”

“明哲垂经纶。”

明哲,指祖玄也。

第二首。

河外,谓洛阳。西晋一失,不复反正也。江介,谓金陵。东晋疆宇日蹙也。贤相,谓祖玄也。舜分十二州,东晋时有其七,故曰七州。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

时哲、归客,皆指孔令也。《毛诗序》曰:“鹿鸣废则和乐缺矣。”此云隆所缺,谓尚有鹿鸣之意。孔以养素为荣,而己以恋位为辱,故云愧将别。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

玉玺、黄屋二事,皆因辨名教而立之等威也,若道则有超乎二事之外者矣。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始得傍归路。”

灵运之永嘉,必途经始宁。故宅及祖父丘墓皆在始宁,故曰傍归路。

《邻里相送至方山》。

资寡欲之理,为幽栖之道,岂止年岁之别,将有终焉之志。

《富春渚》:“外物徒龙蠖。”

徒龙蠖云者,听其或屈或伸,于己心了若无与也。

《七里濑》:“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物,外物也。期,襟期也。

《晚出西射堂》:“含情尚劳爱,如何离赏心。”

言鸟含情尚知劳爱,况乎人而离于赏心也。

《登池上楼》。

虬以深潜而葆真,鸿以高飞而远害,今以婴俗网,故有愧虬鸿也。

“新阳改故阴。”

《神农本草》曰:“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游赤石进帆海》。

永宁、安固二县中路东南便是赤石,又枕海。“仲连”句,明海上之可悦。“子牟”句,言虽悦海上,仍不忘朝廷。

《游岭门山诗》:“威摧三山峭,汩两江驶。”

威摧、滞汩,皆叠韵连绵字。

《田南树园激流植援》:“樵隐俱在山,繇来事不同。不同非一事,养疴亦园中。”

樵者在山,隐者亦在山。老圃在园,吾之养疴亦在园。所以在园者亦不同,故曰“不同非一事”。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解作竞何感,升长皆丰容。”

解作、升长,用二卦名。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

“圣灵”句,谓宋高祖。“微尚”句,谓归隐之志未遽宣陈也。“事踬”句,言愧不似史鱼两如矢之直也。“心惬”句,言慕孙叔敖三去相之贤也。两如、三避,歇后语,究未稳惬。“盛明”二句,指宋武帝。“殊方”二句,谓己昔蒙召用。

《酬从弟惠连》。

首章喜惠连之来会。次章喜其聚而虑其离。三章叙别后得其来诗。

《初发石首城》。

“日月”句,指宋太祖也。“成贷”句,贷施也。既贷其性命,又予以官职,故曰兼兹。“晨装抟曾飔”,曾飔,犹层飙也。抟字用《庄子》“抟扶摇羊角”字。“再与”句,前之永嘉,今适临川,故曰“再与朋知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