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民族分离主义给联盟的最后一击(第6/8页)

[19] 《列宁全集》第43卷,第355页。

[20]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徐葵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第108页。

[21] 努·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命运、个人》,陆兵、王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第130页。

[22] 《斯大林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第2~3、5页。

[23] 费·丘耶夫:《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王南枝等译,新华出版社,1992,第15~16页。

[24] 《斯大林文集》,第470页。

[25] 米·谢·戈尔巴乔夫:《十月与改革:革命在继续》,莫斯科,新闻社出版社,1987,第32页。

[26] 米·谢·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岑鼎山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第101页。

[27] 米·谢·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上册,述弢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507~508页。

[28] Союз можно было сохранить. Белая кника. М.:АСТ,2007,с.23.

[29]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600页。

[30]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647~648页。

[31]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522~525页。

[32] 戈尔巴乔夫:《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第122~123页。

[33] 戈尔巴乔夫:《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第121页。

[34] 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命运、个人》,第60页。

[35] Союз можно было сохранить. Белая кника,с.25.

[36] 鲁·格·皮霍亚:《苏联政权史(1945~1991)》,徐锦栋等译,东方出版社,2006,第580页。

[37]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587页。

[38]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593页。

[39]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593~594页。

[40]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595~596页。

[41]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602页。

[42] 皮霍亚:《苏联政权史(1945~1991)》,第583页。

[43] 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上册,第623页。

[44] АГФ(戈尔巴乔夫基金会档案),Фонд 10,опись 2,Союз можно было сохранить. Белая кника. с.125。

[45] 尼·伊·雷日科夫:《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徐昌翰等译,新华出版社,2008,第104页。

[46] 埃莱娜·卡·唐科斯:《分崩离析的帝国》,第206页。

[47] 雷日科夫:《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第50页。

[48] 雷日科夫:《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第51页。

[49] АГФ,Фонд 10,опись 2,Союз можно было сохранить. Белая кника. с.60.

[50]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639~640页。

[51] АГФ,Фонд 10,опись 2,Союз можно было сохранить. Белая кника. с.61.

[52] 雷日科夫:《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第57页。

[53]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662~663页。

[54]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641~642页。

[55] 叶·库·利加乔夫:《警示》,钱乃成等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第274页。

[56]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662页。

[57]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643~644页。

[58]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644、645页。

[59]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670页。

[60]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670~671页。

[61] 雷日科夫:《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第72页。

[62] 戈尔巴乔夫:《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第115页。

[63] 戈尔巴乔夫:《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第116页。

[64] 雷日科夫:《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第63页。

[65] 瓦·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李永全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第329页。

[66]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675~676页。

[67]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30卷,第522页。

[68] Союз можно было сохранить. Белая кника. с.63.

[69] Союз можно было сохранить. Белая кника. с.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