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官方教会与苏维埃政权(第5/5页)

[22]

1988年,苏联宗教界隆重纪念罗斯受礼一千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会把罗斯基督教的千年纪念日列为欧洲和世界历史及文化中的重大事件。苏联各地东正教教堂纷纷修复或重建。1986~1989年间,苏联每年开放的教堂数量分别为:10个、16个、809个和2039个。80年代初,苏联境内共有东正教教区6700个。到1989年末,教区数量已经接近1万个。俄罗斯邦联境内的东正教修道院也由80年代中期的3个增至100个。[23]宗教活动家通过大众传媒手段就社会道德、文化遗产和民族纠纷等问题同社会进行广泛的对话。1989年初,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莫斯科神学院共同举办由历史学家、各地神职人员代表参加的东正教问题圆桌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东正教在俄国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它标志着苏联学术界重新审视和评价东正教的活动开始。

1990年5月3日,莫斯科及全俄东正教牧首皮缅去世。俄罗斯东正教会召开全俄地方主教公会,按照传统的牧首选举方式推选阿列克塞·里吉格尔任牧首。苏联时期的牧首阿列克塞被称作阿列克塞一世,现任牧首称阿列克塞二世。1990年10月,新的《信仰自由和宗教组织法》在苏联出台。法令“承认宗教团体拥有法人资格”,取消对宗教团体的各种限制,教会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明显扩大,教徒的信仰自由权得到保证。[24]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末期,苏联实行多党制。多元化的形势造就了一批宗教政治派别,如1989年成立的“教会与改革运动”、“俄罗斯基督教民主运动”;1990年产生的“人民东正教运动”和“俄罗斯东正教君主立宪党”等。1990年12月,东正教会宣布成立教会青年组织。在第一届东正教青年会议上,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世界东正教青年运动,目的在于吸引青少年投入教会的怀抱,加强东正教会间的国际合作。到1991年1月,东正教徒占苏联国民总数的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