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战后发展核武器的全民总动员(第5/15页)
1946年5月,817综合厂建设工程动工,开始平整场地、铺设道路、修建工棚。1946年9月,举行了工业堆奠基仪式,工人们用锄头和铁锹挖掘出一个用于建造生产堆的40米深的基坑。负责817综合厂工程建设的扎维尼亚金在提到工业堆主体工程的施工量和投入的人力时曾给出下面一组数字:“土方工程为19万立方米,多为硬土层。浇灌混凝土82000立方米,砌砖6000立方米……在第一管理总局的建筑工地,包括技术人员在内的总人数为45000人。”[68]这些人中还包括大量的犯人。1947年末,工业堆的外体工程竣工。1948年1月,在总设计师代表В.Ф.古谢夫的领导下开始进行工业堆的内部装配。工业堆的内部装配工作是由第21建筑安装管理局、第11建筑安装管理局、第71设计安装局、“热控制”建筑安装管理局、“乌拉尔卫生设备”建筑安装管理局等共同承担和完成的,共安装了5000吨金属构件和基本设备及5745个调节阀门和3800个仪表,铺设了230公里长的不同直径的管线及165公里长的电缆。1948年3月,开始堆砌工业堆的活性区和石墨块反射层,共用去150吨高纯度金属铀块和1000吨高纯度石墨。反应堆的活性区位于零刻度以下的混凝土井里,井壁厚达3米,壁外是里面盛满了水的钢制贮水池。活性区直径为9.4米,里面铺设了1168个工艺管路。每个管路上都装有显示器和信号系统,用以测定数据的变化并显示水流的增加和减少、水温的急剧变化及石墨管路进水等紧急情况。除紧急保护系统外,工业堆还有控制系统、冷却系统及核燃料换装系统等。1948年5月末,工业堆主体装配完工。为筹备和进行工业堆的启动工作,第二实验室专门成立了由40多人组成的分部。第二实验室第6研究室主任В.И.梅尔金被任命为工业堆总工程师。1948年6月8日,库尔恰托夫下达了启动反应堆的指令,在工艺管路未注水的情况下进行了物理点火。6月10日,工艺管路中注满水的反应堆达到临界状态。工业堆的启动工作在6月19日接近尾声,首次达到10万千瓦的设计功率。从1948年7月起,工业堆开始不间断地全功率运行。尽管在点火启动阶段和后来的正常运行阶段,工业堆曾发生过大大小小的各类故障,出现过诸如铝质外壳腐蚀、渗漏等情况,但在所有参与工业堆建设的人员共同努力下,817综合厂首个分厂的建设和投产任务完成,开始规模化生产用于制造原子弹的核材料钚-239。[69]
在进行工业堆设计施工的同时,817综合厂的其他两个分厂也进入了紧张的设计和建设阶段。放射化学厂的设计方案首先由苏联科学院镭研究所提出,列宁格勒国家联合设计所又做了进一步完善。1946年12月,放射化学厂主体厂房建设动工,生产设备的安装和干线的铺设及墙体的垒砌同时进行。1948年8月末,放射化学厂开始安装遥控装置,进行投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1948年12月22日,在工业堆中辐照过的首批金属铀块被送到放射化学厂。1949年2月26日,在金属铀块经去除铝质外壳、在硝酸溶液中溶解以及铀、钚分离和纯化等工序后,放射化学厂将首批成品——钚浓缩液送往化工冶金厂。[70]
化工冶金厂最初设在海军部仓库,位于克什特姆市和塔特什火车站附近。1948年3月3日,在与工业堆和放射化学厂相联的一片生产场地上建起了一栋三层楼房,这便是化学冶金厂的新厂房。化学冶金厂最先是由第九研究所设计室设计的,第十二国家联合设计所最终完成了设计方案。1949年2月26日,在收到放射化学厂送来的最终产品钚浓缩液后,化工冶金厂投产运行。1949年2月27日,第九车间生产出首批钚硝酸溶液。1949年4月,在尚无生产工艺规程的情况下,第九车间又完成了高纯度二氧化钚的生产任务。1949年6月,冶金车间生产出了足够用来制造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的金属钚。1949年8月,半球体钚装料制作完成,从而保证了1949年8月29日在谢米巴拉金斯克试验场进行的苏联首个原子弹试验。[71]
为建设817综合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建设施工和设备配套等一应费用无须事先提出预算,全部按实际支出拨付。全国有数十家工厂和研究所参与了817综合厂设备、仪器和装置的生产制造与安装和调试,数以万计的工人、军人及犯人参与了817综合厂的施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