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之乱(第7/15页)
张承范临行,沉痛地对唐僖宗说:“听说黄巢贼兵数十万,鼓行而西,关外只有齐克让饥卒万人死守,现为臣仅以两千多人(还是这种病弱货色)屯兵关上,也没听说有后继粮草支援。以此拒贼,臣窃寒心!愿陛下催促诸道精兵早来增援。”
僖宗含糊应承:“爱卿先去,援兵不久即至。”
张承范率部至潼关,从荒野中搜得逃难村民百来号人,让他们帮助运石汲水,准备进行防御战。张承落兵士只携三日粮,齐克让部军已经断粮,“士卒莫有斗志”。
很快,“黄巢前锋军抵关下,白旗遍野,不见其际。”黄巢爱好真怪,花只喜欢菊花,颜色只恋白旗。
唐将齐克让遣兵出战,还真让贼军楞怔片刻,稍稍后撤。紧接着,黄巢本人乘马而至,“举军大呼,声振山河”。贼军见主帅亲临,声势大振,杀声阵阵,勇猛进攻。齐克让孤军奋战一下午,“士卒饥甚,遂喧譟,烧营而溃”,齐克让也不得不随同溃兵一起逃入关内。
潼关雄险,易守难攻。可笑又可悲的是,潼关关左有条狭道,平日严禁行人往来,专用于政府税务人员出入,称为“禁阬”。如此咽喉要道,竟出现“官军忘守之”的天大荒唐事情。溃卒还知道此路,本来路中灌木从生,“一夕践为坦塗”。
张承范等人一面上表告急,一面散粮集众,悉力拒守。此时,他忽然想到了关左的“禁阬”,忙派八百人急行军去守御。
黄巢军盛,猛攻潼关。张承范及齐克让残兵凭险坚守,箭矢用尽,搬石击敌,仗打得十分艰苦。巨大的关楼下,本来有一道深沟成为天然的防御工事,贼军使用刀枪驱赶一千多名无辜的百姓跳入深堑之中,再派人掘土填埋,活人加上泥土,终于填平大沟。贼兵踩着还在不停蠕动的地面一冲而过,向关楼投掷火炬,“关楼俱尽”。另一方面,张承范的八百军士还未赶到“禁阬”,黄巢贼军已经络绎不绝地从出口处往外冲,直扑潼关。内外夹攻下,长安的大门终于被攻克,潼关失守。
听闻黄巢已入关,宦官田令孜害怕唐僖宗怪罪自己守关不利,就把一切败责推到当初力荐高骈御寇的宰相卢携身上,把他贬官。卢携绝望,饮毒自杀。其余的官各自鼠窜逃命。
眼见长安不保,田令孜忙率五百禁兵,簇拥唐僖宗从金光门出宫,只带四个王子以及八个受宠嫔妃,“百官皆莫知之”。唐僖宗身体好,善于骑射,“奔驰尽夜不息”,玩命地狂逃,“从官多不能及”。马好人惊,僖宗比兔子跑得还快。
得知皇帝已经撒丫子,“军士及坊市民竟入府库盗金帛”,这种景象,每次京城大乱都会上演一出。
傍晚时分,黄巢前锋将先入长安。唐朝的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文武数十人在灞上迎侯黄巢。黄巢这次真成了“青帝”,“乘金装肩舆,其徒皆披发,约以红缯,衣锦锈,执兵以从,甲骑如流,辎重塞塗,千里络绎不绝。”贼兵们穿戴打扮真奇特,像极了清末的太平天国军士的样子。
当时,长安市民还不知道害怕,夹道聚观,显示出中国人喜看热闹的本性。贼将尚让高呼:“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由于贼军军士为盗日久,个个都金宝满身,“遇穷民于路,争相施予”,很像“人民的队伍”。
而且,黄巢没有直接入宫,先暂住在田令孜大宅子里面,等待手下人清宫。
没过几天,黄巢贼军暴露出掠夺的本性,“各出大掠,焚市肆,杀人满街”,长安居民,终于遭遇了地狱般的恐怖。
接着,“黄巢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类。”迎接黄巢的金吾大将张直方心怀恢复,家中收留了数百大臣,最终被贼军发觉,发大兵包围攻击,把这些人全部杀掉。流血盈城之时,黄巢在含元殿称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这位黄王总离不了“金”字。
对于黄巢军队的“暴行”,史不绝书。但四九年后,这些史籍绝大部分都被以“阶级”眼光视为是对“义军”的诬蔑。其实,许多当时文人的笔记以及正史的记载,可信度非常大。何者,这些著作不仅讲明黄巢军的暴行,也不讳言官军的暴行。其中,最有文学意义、最触目惊心的,当属诗人韦庄那首238句共1666个字的《秦妇吟》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