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之乱(第6/15页)
公元880年(僖宗广明元年)六月,屯军于信州的黄巢大军军内又爆发瘟疫,死亡无数军力十分虚弱。高骈手一大将张璘急忙进击贼军,窘急之下,黄巢一面派人送给张璘无数金银财宝,一面写信“哀求”高骈为自己求节度使官职。高骈不傻,也想“诱致之”,假装答应黄巢请求,让这位贼头自己送上门请降,然后杀之以得平贼首功。当时,昭义、义武等数道唐军皆齐至淮南,如果并力攻击,别说一支黄巢,十支黄巢军也难逃生天。高骈怕别人与自己分功,便上奏说马上就可平灭黄巢,“不烦诸道兵,请悉遣归”。由于朝中有卢携当宰相,他当然希望“自己人”得头功,就以朝廷名义遣散诸道唐兵。
得知诸路兵已越淮河回军,黄巢大喜,马上向高骈下战书,气得这位高爷七窍生烟,立命张璘进攻。锐气已失又惦记手中无数珍宝的张将军,勉强骑马到阵。双方开打,唐军一败涂地,张璘也死于乱军之中,珍宝金银又重归黄巢。
连胜之下,公元880年八月,黄巢大军从采石渡过长江,包围了天长县(今安徽天长)和六和县(今江苏六合),“兵势甚盛”。
先前从黄巢那边投降过来的将领毕师铎劝高骈:“朝廷安危,全依高公,现贼军数十万长驱乘胜,如入无人之境,正可据险要之地忽然对之加以击灭阻拦,倘使贼军一踰长淮,不可复制,必为中原大患。”
高骈闻言震骇:“将军所言极是!”准备下令诸军出击。
关键时刻,他所宠信一个妖道吕用之相劝道:“高公您先前已多次立下大功,现黄贼未灭,朝中已有人对您说三道四,假若贼平,则功高震主,位居不赏之地,想求平安也不得啊。现今之计,不如握兵观势,自求多福。”高骈见大将张璘战死,诸道兵又因他而遣散,真与黄巢相战,胜败难料。吕用之一席话,正切中他的心病。于是,高骈再也不敢出兵,“但命诸将严备,自保而已”。同时,他还上表朝廷,夸大贼势,说贼军有六十万屯于天长县,距他自己的守城仅有五十里,因此无法出兵。
高骈奏表到长安,一直热盼他平贼的朝廷大臣们大失所望,“人情大骇”。于是,僖宗下诏切责他遣诸道兵自己又保境不战。高骈上表诡辨,然后就自称得了半身不遂,“不复出战”。
高骈谎报朝廷说黄巢有众六十万,黄巢自称才十五万,估计也就几万人。唐军曹全晟一军才六千人,与贼军死战,颇有杀获。但毕竟众寡不敌,曹郡退于泗州(盱眙),等待友军援至,里外合围。高骈得知战报,根本不出一兵一卒救援,致使黄巢军全力进攻曹全晟,这路唐军尽没于阵。
为此,大儒王夫之慨言:
“无忘家为国、忘死为君之忠,无敦信及豚鱼、执义格鬼神之节,而挥霍踊跃、任慧力以收效于一时者,皆所谓小有才也。小有才者,匹夫之智勇而已。小效著闻,而授之以大任于危乱之日,古今之以此亡其国者不一,而高骈其著也。……而唐之分崩灭裂以趋于灰烬者,实(高)骈为之。”
由于高骈龟缩不出,黄巢大军浩浩荡荡,直杀入河南境内。目标直指东都洛阳。
“上(僖宗)开延英(殿),对宰相泣下”。小伙子吃喝玩乐好几年,得知黄巢已逼近东都,这才知道什么叫“愁”字。祸至而忧,庸主面目暴露无遗。
大太监田令孜还挺有胆,推荐左军马将军张承范、右军马将军王师会以及左军马使赵珂三人率神策军守潼关。危极关头,僖宗还“亲阅将士”,想给军人打气。
公元880年底,黄巢大军攻陷洛阳。“(黄)巢入城,劳问而已,闾里晏然”。毕竟读过书,黄巢此时未露狰狞,注意力全在下一个终极目标长安,所以,洛阳军民暂时安宁。
再看长安情况。张承范等将领率神策军弩手(类似现在的最精锐重机枪师)自长安出发前往潼关拒守。“神策军士皆长安富家子,赂宦官窜名军籍,厚得禀赐,但华衣驽马,凭势使气,未尝经战阵。闻当出战,父子聚泣,多以金帛雇病坊贫人代行,往往不能操兵。”这些体格极棒、装备精良的恶少们真要动真格的,怯如瘦鸡,竟然花钱从“福利院”收买浑身是病的乞丐们代替他们去打仗,可以想见战斗力之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