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三章 军改 收纳 天下太平(第3/5页)

山东盐帮的黄平和江显绰,灵山商行的侯山也是接到了任务,发动山东盐帮和灵山商行的所有力量,对各处田庄和衙门进行监视记录,尽可能的别让一些企图捞取便宜投机分子混进来。

这么大规模的招募人手,下派人员,投机和浑水摸鱼的情况肯定会出现,监视肯定是监视不过来的,不过是尽可能的减少这个可能罢了。

屯田田庄、灵山商行还有从幕僚班子下派到地方官府的官吏们,这些都是为了胶州营匮乏的民政官员进行大规模培养,孙传庭对这个颇为的赞成,但山东盐帮和灵山商行对各处的监视,实在是让人对效果不怎么放心。

山东盐帮和灵山商行完全是两条线上的情报系统,工作方式和组织架构都是完全不同的部门,而且向上汇报的层级都是完全不一样。让他们共同去监视那些被培养的文官官吏,把对敌人的工作转到对自己人身上,这又是个大难题。

如果让这两个机构就这么硬生生的上去查,非得闹出乱子不可,李孟下达了命令,那么下面的人就必须执行。

如何完善有效率的执行,这是一名有能力有水平的下属必备的素质,五月底,在孙传庭的建议下,原本一直是定位很模糊的“内帐房”,开始作为一个机构出现在胶州营的系统之中。

这个机构的名称看起来倒像是宁乾贵属下的部门,唤作“山东收支财赋清查司”,名义上是由原来的胶州营主簿,现在的齐国公长史袁文宏领衔,实际上则是由李孟内宅的女眷统领,并由刘福来、孙传庭参谋。

清查司是在李孟许可下成立的机构,他的职权是清查山东各处产业收支账务,避免有贪污挪用等舞弊行为。

实际上这个部门的职权要远远大于他名义上的那些,山东盐帮和灵山商行从前有意无意安插在内部的眼线和密探,盐帮和商行对内的这一部分都有专人来负责,而对内的这一部分则是统合在清查司的属下。

再有,平日间内帐房就有查阅各处档案,抽调人员询问的权力,在清查司正式成立之后,这个权力被正式化了。清查司的人员,有权在某地要求某人对调查某事或者某人做出配合,而被制定的这名人员有义务完全的配合工作。

清查司成立之后,孙传庭和柳清扬、周扬短暂的交谈后,周扬就开始从济南府各州县衙门抽调有经验的衙役和老吏加入清查司,其余胶州营能完全控制的州府也是如此,大批经验丰富的刑名老手纷纷加入,让这个机构愈发的有效率和庞大。

不过,如果有人能看见孙传庭的笔记,就会发现这位胶州营文官第一大才对成立清查司一事颇为的矛盾。

说是随着山东地盘的扩大,文武各个部门的扩充,对人才人员的吸纳都是势在必行的,可军队这种集团还好,通过训练和种种方式,始终能保持官兵们对李孟的忠心,但是民政官吏的培养则没有这个效果,聪颖识字的人,基本上都是读书人,这类人对于大明的忠心最重,也最不能判明他们的态度。

田庄和商行的招募,肯定会泥沙俱下,为了保证对胶州营的归属感和最基本的水准,必须有人甄别监视。

甄别自然有成熟的田庄和商行系统,而监视这件却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有效率的密探机构来做。

身为明朝高官出身的士大夫,孙传庭对锦衣卫和东厂这些密探机构极为的反感,可身在胶州,却发现为了实现目的,自己亲手做出来了一个类似的密探机构,搞不好这个机构的能力和效率要比东厂和锦衣卫还要高。

这件事,的确是让人心中矛盾,更是有些哭笑不得。

五月间的山东,按照莱党和兖党的文人描述,那是气象一新,事事都是走上正规,也开始所谓的海纳百川,一直被排斥在外面的那些文人士子开始被接纳进这个体系之中,这部分人更是谀词如潮,全无平日里清高自诩,要和胶州营划分界线的意思。

与之相对的,是圣人传承的孔府和皇族血裔的鲁王府,孔府的田产还有鲁王府的王庄绝大部分被剥夺,只给他们留下能支撑府内运转的田产生意,其余的一概被用丈量清理田产界限的名义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