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一章 万事不如钱 拿人(第5/5页)

孔三德经商这么多年,在族中也属于门路通达的角色,盐枭躲进了二世子的庄园,他是第一个得到消息的。

这次他是直接找上了衍圣公告状,谁想到有人比他早一步照找寻了过去,一说这个,衍圣公勃然大怒,说你受家族大恩,可为什么却总是替外人着想,既然有生意往来,我孔家也不是忘恩负义之辈,有难处总要相帮。

你却要把人交出去,圣人的教诲,你到底都是放在什么地方,还记住了吗,我看着文如商行要是再在你手上管,迟早要出事情,孔三德你辛苦这么多年,还是回家休息一段时间,让老二来管吧。

全心为这个孔府大族的存亡考虑,却遭受了这等的待遇,孔三德心中真是苦闷难言,不过话说回来了,既然是孔府不知道什么是凶险大祸,又把自己抛弃,那要是祸患来临,孔三德可也不愿意一起去共患难。

最起码要把自己先摘出来,胶州营这些人在到处寻找这伙徐州盐枭的事情他自然知道,本来想把这件事情做个人情告诉胶州营,但现在越快说越好,免得自己受到牵连。

灵山商行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除却立刻通知在济宁州的黄平一行人之外,还派人快马送到了在济南城的李孟那边,毕竟这件事情牵扯到的是孔府,对这样一个家族,必须要慎重。

沿途布置着驿站,加急换马,速度的确是很快,消息也是迅速的传回了济宁州,命令很明确,那些来自徐州的盐枭必须死,但孔府的人不能动。

孔府的二世子包庇徐州盐贩,凡是知道这件事情的胶州营文武,都是震怒异常,就连秀才和举人出身的宁乾贵和周扬也觉得这孔家实在是不知死活,有必要给个教训。

但一贯对这种事情深恶痛绝的李孟,做出了个相对温和的决定,倒是让人深感意外。

“衍圣公是国公,又是圣人后裔,亲贵无比,但不过是墓中的枯骨,没什么作用,但他这身份却非比寻常,尽管天下间文人士子谁也不会听衍圣公一句话,但可孔府却是个标尺,是文人的代表,历代的朝廷优待孔氏,不是做给圣人看,而是做给天下读书人看,若对孔府做出什么事情来,很快会被引申为你会对读书人的态度。”

孙传庭也是靠着这儒学经典踏进仕途,谁想到却有这么一番话说出来,这番倒错,却更显出他这些话的说服力。

“当日蒙元入中原,据说那鞑子皇帝朝着孔府的匾额上射了一箭,从此天下士人离心,若是等他占了江南,再射这一箭,还不知道会如何说呢……李大人,天下人的口舌,还是要慎重对待,等他日大人到了另一种地步,自然可以无视,现在却还早。”

总是行刚猛,或许是效率高,摧枯拉朽,但也会有很大的反弹,稍微变变形式,效果往往会更好。

不过对于山东盐帮的黄平来说,又要杀死盐枭,又要不伤害孔府中人,这难度实在是比较大,但上面既然布置下来,那总得去做。

黄平领着手下乔装打扮,在那些盐枭藏身的庄园周围打探消息,摸清这边各种情况,这济宁州到曲阜之间的好地,孔府所有的,比那鲁王的王庄还要多,黄平一干人等都是不太明白,孔家这么富,为什么还要去打那私盐的主意。

这个倒也是好解释,一来自古从没有嫌自己多赚钱的,二来是武装盐丁的排查和盐价调整,虽然是针对整个山东,但作为山东第二大的地主孔家,却觉得这压力首当其冲,肯定要有所反弹。

胶州营对他们的善意却被孔府理解为,这是武夫对孔家传承千年这帝王宠信和士林精神领袖的敬畏。

就算是没有这次包庇盐枭的举动,也会在其他的方面用其他的方式体现出来,只不过历朝历代,笔杆子从没有赢过刀把子,这也是华夏几千年传承的真理。

黄平打探好了消息,并且在孔府的庄园那边安置好了盯梢的人,防止人趁乱跑掉。

山东盐帮专门的行动人员六十人,兖州都司张江的亲兵两百,还有孔三德派来领路的向导,现在是万事具备,就等着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