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纸币做的老虎就是纸老虎(第13/18页)
这和前面说到的尼克松废除金本位制是一件事,都是美国工业实力衰退的结果。不过既然美国这时候已经是玩“比烂战略”了,衰退也无所谓,只要苏联赢不了,自己就输不了。
废除美元金本位制以前,尼克松已经派师爷基辛格完成了秘密访华,美国对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心里有了底,至少不用再担心撤出越战之后中国会帮着苏联接管整个亚洲,终于可以结束倒霉催的越战了。随后美军开始逐步撤离,越战结束省出来的军费重新投入到新式武器研发上,美国的枪杆子又硬了。
1969年美国海军研发了新一代战斗机F-14,这是全世界第一种三代战机,看过好莱坞大片《壮志凌云》(TOP GUN)的观众大概都会有些印象。到现在为止,F-14还保持了空对空导弹射程最远的世界纪录,F-22都赶不上。苏联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发出导弹射程差不多的Mig-31,但是空战机动性又完全不能比。不过F-14对美国的意义不只是性能,有点像中国搞出J-10,是美国走出冷战颓势的标志,所以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大批铁杆F-14迷。
美国军火商做项目都是玩钓鱼工程,先报一个低价,等拿到合同再涨。但是因为60年代美国的军费都花在打越战上了,制造商格鲁门公司没鱼可钓,军方没钱就拿出合同来较真,禁止涨价,格鲁门只好偷工减料,结果早期的F-14问题丛生。到美军撤出西贡的时候,派了几架F-14去掩护,只敢远远地朝着西贡的方向用20mm机炮乱打一通了事。
等到中美关系缓和,越战失败不会造成美国战略体系崩盘的结果已经很明显了,美国终于又省出一笔投资造出了合格的三代战斗机。
美国随即开始向靠石油涨价赚了钱的中东国家大肆摊销军火,F-14就卖给了伊朗79架。最近几年美国为“核问题”跟伊朗闹别扭,当然说到底其实也是不能容忍伊朗前几年借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之机,改用欧元结算石油出口。
为了阻止伊朗得到F-14的零配件,美国干脆让海军的F-14退役并且彻底销毁,所有生产模具工装也一并销毁。美国人自己跟自己较半天劲,可伊朗的F-14还是照样飞,不但在飞,而且伊朗人打光了买来的“不死鸟”导弹之后,又把“霍克”式地空导弹改装到了F-14上,继续维持战斗力,谁更有出息一些显而易见。所以现在美国有不少F-14的发烧友反倒成了伊朗空军的粉丝。
除了F-14,晚两年服役的F-15又卖了62架给沙特阿拉伯,虽然卖几架飞机赚不光产油国的石油美元,但是先进的武器却可以让产油国的亲美政权自保,不至于因为保不住军事实力换个靠山。为了维护这些武器,培训使用人员和指挥官,产油国还得和美国保持越来越亲密的关系。这样,美国保持了对产油国的控制,就可以长期拥有开采这些国家石油的特权。
中东国家自己没有技术开发石油,只要美国还能继续控制自己政府和军队的高层,这些国家的石油就会全部或者大部分包给美国的石油寡头开发和销售。平均起来美国人在中东挖一桶石油成本不过1~2美元,然后只需要交1/3给所在国,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些年国内汽油动不动涨价,说实话这事真的不能赖发改委,只能说枪杆子里面出石油。
中东产油国好歹都有个国王,油田算王室的家产,跟美国人讨价还价还是当自己的事来办,所以全世界的产油国那么多,只有中东的富裕。在拉美和非洲那种经常换独裁者的民主国家,美国人、欧洲人拿到油田是按一亩几美元或者几美分买的。总统想和美国谈?对不起,马上就有个上校发动政变废了你,给面子让你流亡,不给面子直接枪毙。
所以委内瑞拉的总统查韦斯挫败了几次政变之后,在拉美俨然就成了一个神话。只是产油国就这么一个查韦斯,还得了癌症,也不知道下一次政变是什么时候,总的来说,大部分产油国还是听美国管,石油也归美国卖。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如果没有什么特别行情的话,美国本土纽约、旧金山之类油库卖的油一般来说每吨都比沙特、科威特油田直接泵送到码头上的还要便宜个几美元。
美国能操纵油价,打仗自然变得有利可图。美国人能决定自己什么时候开战,就能知道石油什么时候涨价。2003年美国打了伊拉克,油价就从20多美元一桶涨到了80多美元,最高的时候冲到150美元。中国每年要进口1亿多吨石油(1吨石油约7~8桶),伊拉克战争以来,每年要为石油涨价多花几百上千亿美元,这都是要靠我们生产东西来换。所以石油涨价,赚大钱的其实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