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兵败如山倒(下)(第13/29页)
因为军舰仍停在海中并未离去。在这种有船上不得的情况下,有一小部份人,曾动过飞机的脑筋,显然也是走不通,飞机场中连人的影子都没有,十二架野马战斗机,既未飞走,也未破坏而又没有人管理,到底是何原故?
正于此时,由厦门岛上的主要山峰——鹭峰的顶上枪弹开始射了下来,共军终于登陆了,这个情况如何是好!士兵们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但任何一个身为军官的人,立即都开始了恐慌,因为如不抵抗,一会的功夫就要当俘虏了,这将是生活上极大的突变,很多人歇斯底里式的开始不正常了,继而枪声越来越近,沙滩上的人堆裏,展开了骚动,团长找师长,主官找部队,越找越乱,越乱越慌,呼呼喊喊,混乱得有如一堆寻洞的蚂蚁!其中较清醒的人们终于想出了两个办法:第一是须要立即找到汤司令长官、或其他高级的负责人员;第二是应当展开抵抗,将已登陆的少数共军,用十倍的力量立即歼灭,并需立即再行成立指挥系统。
想法固然是很正确的,然而,谁也找不到汤恩伯、毛森等人了,而且也根本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那裹;当然,不用多研究,大家心裹都明白,大家都能想得到汤恩伯等早已先走了!
十六万国军向千余共军缴械
大家既都知道需要立即抵抗,还能有拖延的时间,和等待船只的机会。然而,谁去抵抗呢?就不曾见到任何一个将军或中级军官下过这样的命令,彼此你等待我去打,而我也等待你去抵抗,结果终于没有人去抵抗,如此拖延到午夜一点半钟,突然有一群忍无可忍的士兵们开始由小声骂,继而看看无人答话就有人大声骂,渐渐地发展成了哗乱,幸而低级军官还能说服他们,此时竟有一个年轻的女军人,身份不明,猜想大约是部队政工人员,或者是野战医院的医生护士之类,——她忽然由人群裹站起,用尖锐的声音号召人们共同起而抵抗,先有几个士兵当场站了起来,真的跟从了她,继之竟有了一些年轻的军官也跟着站起,当他们只有三五十人的时候,竟提着枪,一面骂,一面昂然越过公路,奔向山的方向,陆陆续续又有了一部份人追了去,无法确知他们到底去了多少人,但不过二十分钟之后,战斗开始了,机关枪、步枪以及迫击砲都响了,一直到第二日(十月十七日)的上午十一时许,他们还在与共军战斗着,枪声砲声还未停止。
一个一个的共军士兵,满身泥浆,显然是在集美镇那方面趁退潮的时候进入厦门的,他们登上厦门岛的人数,到十七日中午,估计也不过两个营,换句话说!打进厦门的只不过千多人而已,所以他们都是单个由公路上提枪走过,公路两旁睡在田间及沙滩的十几万国军,都尚未解除武装,但共军们竟长驱直入,视若无睹!
报贩们持着「号外」,在马路上大喊大叫,躺在田中及沙滩上的国军,买过一张看看,只见大标题上写的是:「解放军势如破竹,敌军残余正被续歼中!」厦门就是如此这般陷落的。不论如何评论,事实是不会改变的。因为笔者正是坐在沙滩人丛中的一员啊!
(原载《春秋》杂誌总第35l期)
白崇禧的百万大军是怎样瓦解的?
东方绿
什么叫作「总体战」?——相信有些人不曾留意到;这不是一个旧有的名词,也没有什么典故,只不过是国共内战末期——民国卅八年的春间,由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所杜撰出来的名堂而已。
毫无作用的锦囊妙计
白崇禧当时所高唱的「总体战」,内容究竟包括着一些什么东西,相信多数人都不甚了了!约略说来,大致是:「上下一心」啦、「军民一致」啦、「军政一体」啦、「全国总动员」啦、等等陈腔滥调;不过这在当时来说,却曾雷厉风行、煞有介事了一阵子,不仅由国防部向各军事机关单位颁布了「总体战」的命令和教条、纲要等等,而政工局出版的《国防月报》、《士兵週刊》等刊物中,亦连篇累牍的解说「总体战」的道理和妙处,由于人人尽知白长官乃是「小诸葛」,颇有不少军人皆曾憧憬着这个「总体战」极可能是一个「锦囊妙计」。但当人们尚在犹豫着、对这项「法宝」还没有认真弄清楚时,无情的战火竟急速的烧到了华中,武汉三镇一下子就落入共军四野林彪、罗荣桓等人的手中!到了这阶段,「长官已驾黄鹤去,此地空余长官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