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兵败如山倒(上)(第9/28页)

一九四八年八月间,济南受共军四面紧迫之威胁,王耀武乃调吴化文来济南增防,而以霍守义部防兖州,以吴部较为精良故也。讵知共军攻济南为声东击西之计,而将全力猛扑兖州,霍守义部抵抗力竭,向王耀武乞援。

王又令吴化文回师援兖,不料吴部在返兖途中,遭共军半途突击横截,吴部遂匆遽应战。共军陈毅部沿路出击,甫经一次战争,吴部尚可以前进,而二次三次连续在路中遇伏,吴部节节应战,致丧亡士兵一旅之众,而兖州终告沦陷,霍守义亦被俘。

吴化文驻防兖州,时间既久,其官兵眷属全居兖州,当其开拔赴济,军眷并未随行。若兖州被中共佔领,则眷属尽皆落入共党之手;加以损丧队伍如是之众,其内心之愤恨可知。吴氏认为王耀武之调遣不当,致有此失。既不使吴部守兖州,则不应再调回而救兖州;兖州既非吴部把守不足以抗倾巢之共军,则不应将吴部调至济南。如是步伐凌乱,何以克敌?况眷属及其资财俱在兖州,则吴部上自吴氏本人,下至官佐士兵,其心皆在兖州;今欲与眷属会聚与保持其各人资财,势不愿再与共军战斗,以增加全体军眷之危险,吴部士气遂完全动摇。

吴化文部以兖州已失,中途又遭突袭,王耀武令返济接防。该时济南已趋孤立之势,王氏调民防部队为最外线,而以吴部精锐居第二线,即保卫飞机场及铁道公路之主要防线;另以七十三师驻扎内线,守市中心区。此种部署似未可厚非,无奈吴氏对王氏已芥蒂于心,认王氏如此布置,係以杂牌队伍视吴氏,故将吴部布置于战斗必争之地,疑其有假敌歼我之意。同时中枢得到真确情报,于九月十四日曾致密电予王耀武,告以吴部军心动摇情形,着速谋监视,最好能消除其叛变意向,并饬注意防务,不为吴部而影响抵抗力量。倘吴部确有叛变实迹,准便宜处置等情。王氏阅电,不胜惊惶。立与其参谋长商量后,决遵照中枢指示办理,交由第三处核办。

第三处处长竟係共谍

第三处为作战处,为第二绥区之作战中心,所有攻守计划、部队调遣、防地与兵力部署以及补给、运输等均属之。

该处处长廖蔚文,曾随沈鸿烈、牟中珩等任职,原籍山东,勤慎迂谨,素为官长所器重。抗日时期,曾在山东参加地下工作,并打游击。廖蔚文即于该时参加共党,潜伏鲁省军界中服务,不稍露锋芒。此次王耀武委为绥署第三处处长,亦以廖蔚文谨慎持重,但为时只数月耳。

廖氏得王氏交办之中枢电文后,深知吴化文意向,以为机不可失;本拟在第三处再留一时期,以便将各项重要战略战术,尽情报告中共;继以倘吴化文率部投向中共,则取济南,易如反掌,乃持原电逕至机场晤吴化文。廖氏表白自己身份,并反覆论述济南必失,一面盛称中共德政,对吴部许其仍回防兖州,详陈利害等。此项策反工作亦正中吴氏下怀,于是,由廖氏先赴共区联係,谈妥条件,于九月十六日中午,吴化文正式叛变,先率部向鲁西开拔。

济南之失係共谍颠覆

王耀武得化文叛变情报,而绥署之第三处处长廖蔚文亦携各种重要文件失蹤,即晚共军来犯城池,外线民防部队奋勇抵抗,至十七日晚溃退,飞机场、火车站、公路站均被共军不费一弹而佔领。十六日王耀武决定死守待援,急电中央报告并请援;叵奈困守一城,补给无路,中央实行空运支援,十七日运兵一团增援,至十八日空运至济南上空,飞机与地面失去联係,知国军业已弃守,飞机折回,自此空援亦绝,王耀武惟有据城苦斗以尽其守土之责而已。直至九月廿四日,济南城全归共军佔领。

济南之失,关係徐蚌至鉅。依照上述经过,即以济南为例,皆由共军成功运用其间谍渗透颠覆所致。吴化文的叛变,使十一万重兵把守、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山城济南,西部门户大开,王耀武所称「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土崩瓦解,于是刘峙派三个兵团北上援济的计划彻底破产。吴降共后四天,济南陷落,国军一个绥靖区司令部、一个保安司令部、两个师部、十一个整编旅、两个总队、五个独立团八万四千余人被毙伤俘,旅以上军官廿三人被俘,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副司令官牟中珩、山东省党部主委庞镜塘等统统被俘,还损失了大批武器装备。济南失陷后,山东全局糜烂,于是华北、华东共区连成一片,直接导致了徐蚌会战的败局。吴部被改编成共军卅五军,参加渡江战役,其独立旅改编成的一O五师三一五团佔领了南京总统府。中共建政后吴化文出任浙江省府委员兼交通厅厅长,卅五军改编为浙江省军区部队。一九六二年四月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