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兵败如山倒(上)(第10/28页)
悲壮惨烈的开封城保卫战
刘茂恩[3]
民国三十六年八月以后,匪以陈毅、刘伯诚、陈赓等部,进扰中原,经年未已,我国军始终未能形成优势,穷追猛剿,致匪将我之广大平原太半摧毁,而我全省所能控制者,仅开封、郑州、新乡、安阳、商邱、信阳、南阳等处,其余各县,均在被匪窃据窜扰中,是时地方之自卫部队,亦仅能以游击方式与匪勉力周旋,保卫乡土。最初共匪只是避实就虚,以大吃小,但后来国军之追剿行动,疲于奔命,造成处处守备,处处薄弱,而显出力绌的现象,以是共匪越来越猖獗,才敢动大城市的脑筋,也敢打硬碰硬的会战了。
以五千羸卒抵御共军十五万精锐
开封是河南省省会,为我国五大古都之一,战国时代称大梁,为魏国国都,五代后梁建为东都,升为开封府,迄后晋、后汉、后周、及北宋都在这裏建都;金朝称汴京,后改为南京;元代置南京路,嗣改汴梁路;明代为开封府;清代为河南行省省治,民国始废府,改称开封县。开封城位于黄河南岸二十里,惠济河引黄河之水由开封城西北注入城裏,环绕一周,由东南角出城,流经柘城入安徽涡河。城墙高三丈五尺,周围四十多里,原有五座城门:东门名「仁和门」,通称「曹门」,其南有小东门,名「丽景门」,通称「宋门」;西门名「大梁门」;南门名「南薰门」;北门名「安远门」。南门外交通四达,陇南铁路经过那裏不远,车马行人络绎不绝;曹、宋两门关,道路修长整齐,西门、北门外沙阜绵亘,风起尘沙遮天,雨则泥泞载道,就是受了黄河的影响。自古以来,欲争天下,必先取得中原,欲取中原,必先佔有开封,可知开封地位的重要,所以共匪要进犯开封,也是意料中的事。
先是城防部队,仅是第六十六师的暂编第十三旅,辖三个团,约五千多人,偌大的开封城厢防守,如此兵力,实在不敷支配,经将全部保安队拨交李师长统一指挥后,守备兵力总算加强,但兼任城防司令的李师长却误认为一般保安团队,无甚战斗能力,根本未予重视,竟不准进驻城裏。及至情况紧急,重新调整防务时,仍然没有能够作适当的部署,还是由暂编第十三旅担任城垣和西关以至城东曹门关的守备,而以保安第二团(刘成汉)驻扎南关邮政总局,担任南关的守备任务,仅以保安第七团控置在城裏,作为城防预备队;并指定保安第二旅及保安第八团(曲铮)分别驻守城外南关及宋门关,其间地区指挥官为第二旅参谋长代旅长孙喜堂。另以保安第一旅(欠保八团)推进铁路南边飞机场以南土堤佔领前进阵地,以掩护飞机场安全。该旅参谋长是张桓(字戢武,军校十六期毕业,河北大城县人)督视阵地,颇为尽职。
六月十二日晨三时,我以开封兵力单薄,地区广大,现有兵力不敷部署情形,电向统帅部告急,请迅速派有力部队前来增援,以备迎击来犯之匪。
十三日、奉最高统帅电示要旨:「以现在对匪之行动,尚未能判定,饬以原有兵力固守城防,倘匪进攻开封时,只要能坚守五日,则各方援军定可与汝等在开封城内会面。」
是日、陈毅匪部之第一、三、六等三个纵队约九万人,先头已到达西华县及其以东之周家口地区,旋窜扶沟以东及龙曲集附近地区。刘伯诚匪部之主力,五个纵队约十五万人,其先头已到达西华县西北及鄢陵以南之红花集附近地区,旋窜扶沟以北地区。陈赓匪部先头已到达许昌及其以东地区,旋以一部窜长葛县附近,主力窜洧川以南地区。土共魏凤楼、张太生等匪部先头到达太康以北之龙曲集附近地区,旋窜杞县东北地区。
六月十四日,陈毅匪部已迅急进抵杞县以南及通许东北地区;刘伯诚匪部亦到达通许县城,并进至城之西北地区;陈赓匪部一部续进新郑附近地区后,便东向窜走尉氏会合主力,其先头一股逕叩朱仙镇(在开封城西南四十五里)。这时,「土共」魏凤楼、张太生⋯⋯等旅亦都在摇旗吶喊,遥相呼应,竞相窜扰兰封方面;开封城东南二十五里之谢湾、高庙⋯⋯等村落附近,亦有匪蹤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