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云之南五代南诏大理国的沧桑变迁(第5/5页)

后唐同光四年(公元 926年),郑旻病死,子郑隆亶继立。郑隆亶是长和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仅仅两年后,也就是公元 928年,剑川节度使杨干贞发动兵变,杀死了郑隆亶,长和政权灭亡。

杨干贞先是拥立了清平官赵善政为膘信,建大天兴国,赵善政不过是个傀儡,唐明宗天成四年(公元 929年),杨干贞将赵善政踢到一边,自立为帝,国号大义宁。从南诏膘信隆舜莫名暴死,到杨干贞建国的近四十年时间内,云南政局动荡不安。杨干贞当国这几年中,形势日益恶化。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见杨干贞这号柴人都能做皇帝,心下不禁大热,决定推翻大义宁政权。

后晋天福二年(公元 937年)春,段思平联合白蛮、黑爨(音 cuan)等部,公开和大义宁决裂,不久消灭大义宁政权,建立大理国,定都阳苴咩城。

段思平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云南大理国的开国始祖,段思平是南诏清平官段忠国的六世孙,家世显赫。段氏和杨氏、赵氏都是白蛮大族,不过段氏出自甘肃武威,武威段氏家族历史上也有名人,南北朝北齐名将段韶就出自武威段氏。估计段思平一系本是汉人,后来来到云南,久被“蛮”化了。

段思平是大理国有名的明君,建国后,段思平封赏曾经帮助过他的白蛮各部,有力的稳定了境内局势。段思平废除不合理的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大大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改革制度,完善了统治基础。大理国存在近三百年的时间,和段思平的改革是分不开的。

后晋开运元年(公元 944年),段思平病死,子段思英继,尊段思平为太祖圣神文武皇帝。

大理国从段思平建国始,至南宋宝佑元年(公元 1253年)灭亡,共存在了 316年,二十三个皇帝。大理国和宋朝基本上是同兴同亡。有趣的是,大理国比宋朝早建二十多年,又比宋朝早亡二十多年。大理国从各方面来说和宋朝都比较相似,不仅是大理国的汉化程度比较高,而且大理国的名声虽然响亮,但国势比起先前四处到北方发财的南诏来略逊色一些,内外政策比较保守。南诏类似于唐,大理又类似于宋,而且都亡于一个对手元朝。

在大理国二十三个皇帝中,名号最响亮的应该是文安帝段正淳和宣仁帝段和誉了,段和誉也就是段誉,至于什么原因,想必不用多说了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