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湘江北去历尽沧桑话湖南(第8/16页)
马殷此时还不知道高郁被杀的消息,在府中闭目养神。直到第二天,才有人高郁死讯告诉马殷。马殷号啕痛哭:“高郁是湖南首谋之士,今敢杀郁,明日不复得灭老父乎!”
马殷连日号哭,众人劝解不住,只能由他去。后唐长兴元年(公元 930年)十一月,马殷死于长沙,寿七十九岁。
当英雄老去的时候,他能留给历史些什么?悲壮?悲凉?悲哀?都有。青年时代横戈立马,呼啸江湖,剑上饮血,纵马长笑,何等潇洒何等风流。但转瞬之间,英雄青丝变白发,血肉躯变做冢中骨,一切都结束了。他们纵使改变了世界,也永远改变不了自己。
严格意义上来说,马殷算不上“英雄”,但马殷能在乱纷纷的世界中,赤手空拳的打出一片天地来,这首先就证明了马殷的能力。即使做枭雄,世上几人可做得?马殷刚出道时并不是老大,但孙儒和刘建锋要么凶暴无谋、要么好酒及色,纵然可以在乱中风光一阵,但这样的人终究要被历史淘汰掉的,马殷有智略,会用人,更懂屈伸之道,才能成就大业。顶天立地不弯腰固然是大英雄气势,但能屈能伸也是大丈夫,马殷
一生,算不上大开大合,也算得轰轰烈烈。
马希声气死了老爹,安安稳稳的做起了湖南王,不过马希声不想当什么楚国王,没什么实际意义,这一点马希声倒看的很开。马希声上表请除楚国建制,仍称武安军节度使,同时兼领静江军。
要说马希声弱智也不正确,小算盘还是有的,只是有时做事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按套路出牌。马希声是长沙著名的“吃鸡大王”,他听说梁太祖朱温也是个“吃鸡大王”,可惜没有机会找朱教师学习吃鸡大法,而且老爹尚在,花钱大手大脚要挨批的。等到马希声执政之后,开始大饱口福,一天三顿饭,至少要用五十只鸡下料,马希声在府中狂吃海喝。
这时马殷还没有下葬,按理马希声应该食素,偏不,照样吃鸡。到了马殷下葬这一天,马希声不哭不闹,先吃了几顿鸡,然后才去发丧。众人见他如此谗嘴,不禁摇头。礼部侍郎潘起轻声对同僚说:“晋朝阮嗣宗临母丧,尚吃掉一头蒸猪,喝了两斗酒。主公如此,可谓善法贤人。”众人掩袖窃笑。
曾夫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马希声就是这样“慎终追远”的,吃着烧鸡怀念父亲,真是一绝。虽然阮籍也喝酒吃肉,但阮籍是著名的“狂徒”,从不尊礼数的,马希声可是楚王,如此荒唐行径,指望他治下“民德归厚”,岂不是缘木求鱼?
不过湖南百姓有福,后唐长兴三年(公元 932年)七月,马希声只当上了一年多的楚王就殂了。马希声死时没有确定继承人,长沙文武一边摇头叹息,一边商议楚王人选。马殷诸子中,马希声之后就是武平军节度使马希范,马希范素有贤名(也是个银杆蜡枪头),众人便遣使去朗州(今湖南常德)迎马希范回长沙,继立湖南王。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至于以后政绩如何都是次要的,先把脸洗干净,留个好印象。马希范刚上台也烧了一把火,不过马希范却把火烧到了死去二哥马希声的母亲袁德妃那里。马希范因为没有得到储君的位了,连马希声加袁德妃一起忌讳,马希声死了,马希范无处撒野,就盯上了袁德妃。马希声经常袁德妃冷鼻子冷脸,甚至手脚还不太干净。袁德妃好歹也算是马希范的庶母,哪经得起马希范如此胡来,羞愤交加。
马希声有两个同母弟弟马希旦、马希旺,马希范也没放过,见一次骂一次。后来干脆把他们免了职,禁闭在破茅屋中,马希范在府中召集除袁德妃所生子之外的兄弟们聚会。袁德妃哭久成疾,被马希范活活气死,马希旦不久也“忧愤而卒”。马希范做人实在太不厚道,马希声再有过错,拿人家老娘撒什么气?心胸如此狭窄,能成得什么大事?
名节礼教这些东西是骂不死人的,除非想死。马希范还是有点本事的,军政财权被马希范牢牢把在手中,任何时代,只要不丢掉这三大权力,再加上点智慧,无论统治者多么残暴,至少在身前是不会被推倒的。马殷手下的那些老臣都乖乖的拜倒在马希范的脚下,马希范地位稳固后,开始放起了第二把火:贪图享受,马希范出身富贵家,不在乎千儿八百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