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割据江东从杨行密到李景(第4/24页)

杨行密刚刚赶出了毕师铎,没想到自己也成了“毕师铎”,不过秦宗衡只是屯于扬州西门外,杨行密还能透透气。秦宗衡开始进攻,杨行密开始防守,中场就是扬州的城墙。秦宗权本想拿下扬州扩大地盘,可汴州的朱温不想给他这个机会,率军前来找秦宗权。秦宗权这时也顾不了扬州,保命要紧,急令秦宗衡速率军回河南,对付朱温。

秦宗衡是哥哥的提线木偶,让辙就辙吧,可身边的头号大将孙儒却起了歹意,不想回去,想破扬州弄个山大王当当。从孙儒角度来考虑,何必回去跟秦宗权找工,自己当淮南王岂不是更好?秦宗衡设宴帐中,催问孙儒:“你怎么回事,我哥哥的话你敢不听?信不信我杀了你?”孙儒冷笑:“信,我当然信!”,上前一刀砍死秦宗衡,收编了人马,率军在扬州一带发财。但秦宗衡手下大将安仁义却不想跟孙儒混,逃出营中奔降杨行密。

孙儒除去秦宗衡这个“蝉”,又觉得毕师铎、秦彦象是“黄雀”,不放心,把毕师铎和秦彦等人统统送上了断头台,地下找高骈去了。孙儒自做军中大帅,给自己的队伍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土团白条军”(不如起名叫猪肉粉条军更好听)。

宣武军节度使朱温此时已经兼任了淮南节度使(当然朱温领的是空头支票),听说杨行密很有两下子,想拉拢杨行密,封杨行密为淮南节度副使,但又让自己的行军司马李璠为扬州留守,实际上朱温想踢开杨行密,捞走扬州。杨行密岂能答应?不愿意收张空头支票,拒绝李璠入城。李璠哪敢在杨行密的地头上撒泼耍赖,不要命了?速将情况告诉朱三,快拿个主意。朱温知道自己的爪子再长,现在也够不到淮南,只好先便宜杨行密,让杨行密做淮南留守。

杨行密现在最需要的不是什么虚名,而是如何对付强悍的孙儒,看孙儒这架势,明摆着要吃人,杨行密能不担心?而且城中的那些人未必就和自己一条心,万一事发肘腋,悔将无及。杨行密对“盟友”吕用之越来越不放心,这厮能把高骈给糊弄死,难说就不敢耍自己。一不做二不休,干掉吕用之。

杨行密想起还没到扬州前,吕用之曾经说自己有一大笔钱埋在扬州城中,入城之后就送给杨行密的手下买酒喝。吕用之进城后就把此事给“忘”了,不肯拔毛。杨行密知道单拿这事杀吕用之还不足以服人,就拿高骈之死说事。

唐光启三年(公元 887年)十一月,杨行密大整士卒,将吕用之叫过来,笑道:“用之兄,弟兄们正等着钱买酒呢,男子汉大丈夫,一言犹驷马也,怎能无信?”命人拿下吕用之,严加拷问,吕用之吃打不过,只好自认倒霉:“某月某日,趁高骈不备,将高骈勒死。”杨行密大喜,立将吕用之大师腰斩于市。与其说杨行密在为高骈报仇,不如说这是在争取扬州人心,吕用之在扬州恶行累累,人皆恨之入骨,杀掉吕用之换来人心,划算的买卖。

除掉隐患,接下来就要和孙儒见真章了。手下参谋袁袭劝杨行密:“扬州江左名都,欲成大事者必得之,但现在孙儒声势太大,加上城中空虚,现在还不是我们和孙儒死拼的时候,将军当留条后路,为日后计!”杨行密暂时舍不得离开扬州,便先刮了扬州的地皮,让部将蔡俦押加老巢庐州。

孙儒在江淮发了一笔横财后,觉得该去扬州会会杨行密了。在攻扬州之前,先杀掉了毕师铎和秦彦。孙儒对扬州志在必取,毕秦二人也做过扬州的主子,能低眉顺眼的屈从他孙儒?此时不杀,将来也得杀,不如早了断。

唐文德元年(公元 888年)三月,孙儒率军攻扬州。杨行密虽然不想走,但眼前形势对自己不利,大丈夫能屈能伸,何必在此做无用功,撤出扬州,随后孙儒就进了城,自做淮南节度使。

杨行密想转道去海陵(今江苏泰州),袁袭不同意:“海陵小郡,不足容身,不如回到庐州,庐州钱粮够我们吃的。”杨行密也没好去处,率军撤离扬州。

唐文德元年(公元 888年)八月,杨行密在西还路上,突然想改变原定计划,准备偷袭洪州(今江西南昌),袁袭道:“洪州被钟传控制,一时半会未必能攻下,宣州兵少易攻,而且宣州扼处浙东,得到宣州,我们就可以向东扩张。守城的赵锽本是秦彦旧部,现在秦彦死了,赵锽竖子,无足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