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割据江东从杨行密到李景(第23/24页)
五月,闽国内乱的消息传到金陵,李璟有些心热,那几个“优秀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比李璟更喜欢热闹,枢密副使查文徽不住的给李璟添干柴,李璟坐不住了,便派查文徽、边镐率军去收福建,不久又增派何敬洙、姚凤、祖全恩部前去支援。
福州三易其主,落到了军阀李仁达手中。建州的王延政在王延羲死后只控制了福州几日便丢了,建州也没保住,被南唐军攻破,活捉王延政,送往金陵做高级寓公。吴越王钱弘佐不希望李璟独吞福建,对吴越进行扇形战略包围,也出兵混水摸鱼。李璟嫌建州地盘太小,让福州的李仁达把福州交出来,李仁达不想做王延政第二,不睬李璟。
李璟派陈觉率军杀李仁达,李仁达很生气:“奶奶个熊!老子不陪你们玩了,找钱弘佐去。”把福州献给了钱弘佐。李璟哪里肯依,五鬼党首冯延巳也火上烧油,李璟再派陈觉、冯延鲁、魏岑等人去争福州,结果被吴越军杀败,几位 “军事家”差点被活拿了。李璟忙活了两三年,只啃到一块骨头,肥肉都让钱弘佐吃了,而且泉州也被留从效给占了,李璟气的大骂那几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饭桶!你们都是大大的饭桶!”
好端端的一场盛宴被钱弘佐一搅和,成了一堆残羹剩饭,李璟吃的连皱眉头。李璟心里这个憋屈,想再寻个机会露露脸,证明自己的“雄才大略”。老天也真给李璟面子,福建的事弄砸了,湖南又传来好消息:楚王马希广被兄弟马希萼绞死,马希萼自称楚王,并向李璟称臣。李璟笑的合不拢嘴:“哈哈!老子要转运了!”于保大九年(公元 951年)八月,再派边镐去收湖南,行前告诉边镐: “仔细点,别再弄砸了,把肥肉给我带回金陵,不然看朕怎么收拾你。”边镐摇摇尾巴去了。
湖南形势混乱丝毫不亚于福建内乱,马希萼刚当上楚王,就被大将徐威给废了,马希崇被扶正。马希崇派彭师暠去监管哥哥马希萼,可彭师暠居然又扶正马希萼,向南唐称臣。马希崇干着急没办法,南唐保大九年(公元 951年)十月,边镐大军入长沙,马希崇举族出降,被边镐送到金陵和王延政“切磋投降经验”去了。
南唐军进入长沙后,刚开始还象个仁义之师的模样,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可没多久,南唐军就从“官军”变成了“土匪”,在长沙市中烧杀抢掠,楚人骂声一片:“还不如姓马的呢!”楚辰州(今湖南阮陵)刺史刘言见有机可乘,和王逵、周行逢等将出兵攻长沙。边镐只顾着在长沙做“菩萨”了,结果被刘言给赶出长沙,南唐军都给请了出去。刘言自称武平军节度使,移镇朗州(今湖南常德)。
盘踞广东的南汉皇帝刘晟在羡慕吴越王钱弘佐之余,自然不会放弃吃肥肉的机会,趁几派势力厮杀之际,出兵北上,攻取楚国的梧州(今广西梧州)、桂州(今广西桂林)等地,夺得广西北部大片土地,大大扩展了战略纵深。
古希腊思想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换个意思就是说,人不能以同一个姿式在同一个地方栽倒两次。可怜的李璟,除了栽倒的地方不同外,几乎就是以同样的姿式栽倒的。上次在福建栽跟斗,好歹也捞个建州,这次除了进了长沙向湖南人展示一下唐朝大军的“威武雄壮”外,一块地皮也没刮到。
李璟渴望统一是好事,应该支持,但在具体用人上,李璟远不上老爹眼光毒辣。南唐并非没有良将,却偏偏用陈觉、边镐这些“半料子军事家”,怎么能不坏事。虽然李璟用了“江南第一良将”刘仁赡率水军攻下了岳州(今湖南岳阳),但不久又将刘仁赡调回。刘仁赡在岳州“抚纳降附。甚得人心。”,如果让刘仁赡担任西征军主帅并坐镇长沙,还会发生扰民事件激起民变,最终尽失湖南吗?可能性不大。
李璟连继栽了两次大跟斗,不甘心这么窝囊,正在琢磨想再一次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打哪呢,吴越、还是广东?还没等李璟考虑好呢,北方一声霹雳:保大十四年(公元 956年)春,大周皇帝柴荣亲率水陆大军南下,声势浩大、震天动地!李璟委屈的直哭:“朕的命好苦!别人的肥肉没吃上一块,柴荣倒要吃我的肉!”哭归哭,但还是要想办法对付柴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