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火(第27/31页)

同盟国对德国城市的大规模空袭是战争行为的重大发展,几个勇敢的人站出来仗义执言,谴责它是道德的倒退,然而,比起太平洋的两栖空中力量的部署规模来,它却是小巫见大巫。日本名义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它对德宣战,目的是夺取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但在战后分赃中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应得的一份。自1921年起,它把军费的一大部分用来发展世界上最庞大、装备最精良的海军。1937年,军人把持的日本政府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的时候,日本舰队中的6艘大型航空母舰没有派上用场,但当1941年,东京面对美国坚持要它停止深入中国腹地,不再向南威胁英国和荷兰(在火药时代乘风帆船征服的)在马来亚和东印度群岛的属地的要求,决定还以颜色的时候,它们就成了至为重要的战略支柱。日本首屈一指的海军战略家山本五十六属于少数对美国有第一手了解的日本人,他对自己指挥的日本舰队力量的相对虚弱提出了警告:“我们可以在六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内为所欲为,”他这样预言说,但在那以后,“得克萨斯的油井和底特律的工厂”就会为美国提供对日本发动不可避免的决定性反攻的手段。他的异议被多数压倒,在1942年的头半年,日本海军作为陆军的先头部队和护送部队,征服了几乎整个西太平洋和东南亚,把他们战略控制区的边界扩展到澳大利亚北面。按他们的计划,这个战略控制区将维持得牢不可破。

日本人是从哪里得来的武士精神,使他们的军队成为世界上最难对付的军队之一,时至今日,这一点仍和1941年12月7日,日本第一航空队的飞行员把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舰炸成一排燃烧的空壳的时候一样,是一个谜。日本人一直是尚武的民族,在13世纪,除了埃及的马穆鲁克突厥人之外,唯有他们抵抗并打跑了来犯的蒙古大军(当然必须承认,一场及时而来的台风帮了日本人的忙)。尽管如此,他们作为武士,“原始”特征非常明显,作战形式高度程式化,把武艺主要视为一种手段,用来确定社会地位,迫使不带剑的人臣服于称为“samurai”的武士。他们就是为了维持这样的社会等级秩序,17世纪时才在日本各岛禁用火药,还一直抵制外国商人的到来,直到1854年一支美国蒸汽动力的舰队来到日本,使他们认识到,他们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办法已经不管用了。

面对西方技术的挑战,中国的满洲人希望以强韧的传统文化来应对这种挑战造成的不稳定;日本人的反应则不同,他们自1866年起,痛下决心学习西方物质进步的诀窍,用来为自己的民族主义服务。在一场激烈的内战中,抵制改革方案、冥顽不化的日本武士被首次接受平民加入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得胜的政权仍然由封建家族统治,但统治者热切追求必要的改革。政府派考察团去西方,把使西方国家强大的一些制度引进日本:经济引进了工业流水线;公共领域中建立了陆军和海军,实行普遍征兵制,装备最先进的武器,包括1911年日本造船厂开始建造的装甲战舰。

其他非欧洲国家也曾企图赶超西方的军事力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有穆罕默德·阿里的埃及和19世纪的奥斯曼土耳其,但均未成功。事实证明,购买西式武器不能自动带来西方的军事文化。但日本却成功地两者兼得。1904—1905年间,它在争夺对中国东北控制权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其间所有的西方观察家都惊叹于日本普通士兵出类拔萃的战斗力。1941—1945年间在东南亚和太平洋的战争中,日本士兵的战斗力再次得到展示。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始阶段,英军把一些印度历史上历次征服者的后裔招募组成部队,这些被称为“从武之人”的人受训后在英国军官指挥下作战,但他们在战场上面对100年前还根本无权携带武器的日本农民的后代却屡战屡败。

日本军人的个人素质最终仍然抵挡不住山本五十六警告过的实力。美国工业马上“激增”产能,源源不断地把战舰和飞机输往前方,远超日本的产量。但是,这样说绝不是贬低在太平洋战场同日军作战的美军士兵的勇气或能力。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1945年)中的表现充分证明,希特勒蔑视美国人,说他们因物质丰裕而失去了男子汉气概,完全是种族主义的自欺欺人。尽管如此,日本人自始至终表现了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的决心,塔拉瓦战役(1943年)结束后,日本的5000守军只活下来8人。因此,美国最高指挥部在1945年决定,只要有别的办法,就不会冒险进攻日本本土,因为代价实在太大,估计会有100万伤亡。到1945年中,这个“别的办法”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