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火(第26/31页)

希特勒企图通过空中轰炸使英国人就范,却没能如愿,遂将注意力转回使用他的另一种革命性武器系统——装甲部队——来争取他梦寐以求的在欧洲战场上的全面胜利。到1941年春,他完成了把装甲师调向东面的预防性部署,下决心进攻苏联,因为苏联拒绝默认希特勒通过外交改组南欧版图的努力。他先对不肯俯首称臣的南斯拉夫和希腊开战,征服了它们之后,于6月22日命令装甲部队挥师苏联。

在对苏作战的头6个月中,闪电战术的成效如同1940年春天在西方一样令人目眩。1941年12月,德军坦克横扫苏联的农业中心和工业与采矿业重镇乌克兰,兵临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城下。当时看来,希特勒使用他热情推崇的革命性军事技术执行他信奉的克劳塞维茨理论似乎达到了目的(不过克劳塞维茨并非唯武器论者,他并不认为武器的优越与否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为希特勒所狂热倡导的武士道德守则也发挥了作用,可以说作用大得过分了。虽然在西方作战时,德军遵循了普遍的战时法律规范,但他们在东方的行为却十分野蛮;第三帝国的宣传机器把关于大草原匪帮的民间传说和民众头脑中红色革命獠牙利爪、鲜血淋漓的形象编织在一起,捏造出东方野蛮的印象,这似乎成了德军对红军士兵残忍野蛮的理由,就连战俘都不放过。在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和基辅包围战后,德军俘获了数十万红军士兵,对他们极尽虐待之能事。德国国防军俘虏的500万苏军士兵中有300万死于虐待和冻馁,多数死亡发生在战争的头两年。

至少在德军于1942年秋在大草原深处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泥足深陷之前,闪电战在陆上一直势如破竹。但在其他地方,希特勒依靠先进武器和极端战略推进的战争却出乎意料地遇到了一系列阻碍。在海上,他期冀用潜艇封锁英国,完成1917—1918年间德国海军因潜艇数量不足而未能做到的事,但1943年,同盟国对跨大西洋商船队的整个航行区实现了远程空中覆盖,用护航的航空母舰为商船队提供局部空中保护,并比德国的密码编制人员技高一筹,破译了德国海军指示潜艇截击商船队的电文,因此改变船队的航线,使潜艇扑空;这一切使得希特勒的期冀化为泡影。

与此同时,在欧洲大陆的上空,希特勒的敌人正在获得决定性的优势。根据德国实行的经济政策,军工产业只生产在战场上直接产生效果的武器,如坦克、俯冲轰炸机、步兵的自动化武器等等,所以空军没有建立起一支真正的战略力量。即使在战争打响之前,希特勒对闪电战概念的痴迷就已经迫使空军放弃了早先制定的制造大型远程轰炸机的计划。英国和美国的空军政策却恰好相反。事实上,英国政府在战前很费了些力气才迫使皇家空军从制造轰炸机的资金中分出一些来生产战斗机,因为空军的领导人对杜黑关于“通过空中力量赢得战争”的理论坚信不疑。早期的英国轰炸机有战略概念,却没有战略能力,但1942年开始到达英国和皇家空军共同进行对德战略轰炸的美国空军具备了战略能力。它的B-17轰炸机达到了所有要求:速度快、航程远、载弹量大、精确度高,并可自我保护,抵御战斗机的攻击。

希特勒撕毁了不轰炸平民目标的不成文协定,于是英国在1940年间也开始轰炸德国的城市。那一年和后来一年的空袭没有产生多少效果,但1942年2月,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指挥部换了新领导,阿瑟·哈里斯(Arthur Harris)空军中将抛开了只对可辨认的军事目标进行直接空袭的政策,开启了“区域轰炸”的做法。1903年发明了真正可用的飞机的莱特兄弟曾经预言,飞机将成为使人类大家庭更加亲密的手段;抚今追昔,世事的发展实在太讽刺了。2月14日,英国空军参谋部的一份指示规定,空军行动“现在应集中打击敌国平民,特别是工人的士气”。很快,英军就开始对选定的德国城市倾泻装有高烈度炸药的炸弹,一次投下的炸弹达上千枚之多;在1943年7月24日到30日的夜间空袭中,汉堡80%的建筑被破坏或完全炸毁,30000市民被炸死,街道被4000万吨瓦砾堵得无法通行。美国空军与英军协同作战,在白天继续轰炸。美国空军一旦获得了护航的远程战斗机,轰炸机飞进德国领空即如入无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