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绝不能碰政治底线(第14/14页)
李鸿章:张遇春看着又怎么样?就算你真的制造出一枚炮弹来,也肯定打不响。
马格里:大人何不试试看?
李鸿章:快别闹……也行,本官正好去张遇春的营里走一趟,带上你这个怪东西,看你能给本官变出什么花样来。
李鸿章到了张遇春的兵营,马格里抱着那只怪东西,塞到了炮筒里,用力一拉火绳,就听轰的一声巨响,远处一片烈火浓烟,登时腾起。李鸿章当时就看得呆了。半晌,他的身体突然颤抖起来,连说话声都带有颤音:马格里,像这样的炮弹,你一天能造出几枚?
马格里:大人,我一个人干,要好几天才能够弄出这么一枚炮弹来。可如果大人肯拨给我足够的银子、工匠,再有就是多给几个穿旗袍的美丽中国姑娘……姑娘这事先放一放,总之,如果大人允许我建立一家兵工厂,一天造出几十枚炮弹,应该没问题。
李鸿章:那……你能造出枪子儿来吗?
马格里:大人,子弹和炮弹,是同样的东西,只是大小有区别而已。咱们既然能够造出炮弹来,造子弹当然不在话下。
李鸿章:张遇春?
张遇春:标下在!
李鸿章:张遇春,你听着,从现在开始,你放开手边的所有事情,以后你的工作,就以马格里为中心,无论他提什么要求,一概满足他。如果你无法满足的,就报告给本官。不管马格里要买什么器械,雇多少人,开多少薪,全由他自己说了算。要多少银子,你就去淮军的粮台支取,不够的话,就去找海关道要银子,听清楚了没有?
张遇春:听清楚了。
有银子,好办事。李鸿章一声令下,中国第一家兵工厂就此诞生了。马格里雇用了五十名工人,人手一把锉刀,再购置铁、煤、硫酸盐和硝酸盐等原料,又从洋商处买到火药,土法上马的小作坊轰轰烈烈地开始生产了。一枚枚炮弹,从这间小工厂迅速造了出来。
军医马格里,从一名普通的侵华英军,一跃而成为李鸿章幕府中的重要人物,从此向着他的人生梦想,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大步。
马格里开设的这个兵工厂,就在松江城外。而松江城中,则是常胜军的大本营。当马格里兴奋不已,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沉浸在制造炮弹的幸福快感中时,松江城中的常胜军,却沉浸于一片灰败而绝望的气氛之中。
常胜军队长华尔战死,让这支雇佣军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此后李鸿章又施了一石多鸟之计,欲将常胜军打发到南京城下。这个消息,更是注定了常胜军的末日。
李鸿章欲派杨坊带常胜军,往援被困于南京城下的曾老九曾国荃,对于这个建议,曾国藩不乐意,曾国荃也不乐意,杨坊更不乐意。而最不乐意的,则是常胜军。常胜军创建于上海,就是为了保卫上海。常胜军中的美国军官,加入这支军队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发财,合同上并没有要求他们远离上海,他们自己也无法接受这个动议。
所以常胜军明确拒绝了这个动议。
拒绝?你拒绝可就好玩儿了。李鸿章得知常胜军不听指挥,大喜,立即在上海召开了会议,会议决定:由于常胜军拒绝参加战斗,而上海人民又不缺心眼儿,没理由养一支不参加战斗的大爷兵,上海此后将不再支付常胜军的饷银。
听到这个消息,常胜军的士兵和军官,一起鼓噪了起来,所有人都在大喊大叫,愤怒地谴责李鸿章的错误决定。有人叫嚷要与太平军联合,还有人叫嚷要向上海发起进攻,直到上海屈服,答应支付他们应得的薪水为止。就在这场骚乱之中,一个人不紧不慢地走了出来。
他说:大家不要急,不要吵也不要闹。如果你们相信我的话,就让我来替你们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
这个人,就是白齐文,常胜军的副队长,华尔先生最得力的助手。他和华尔先生一样,生在美国,但加入了中国国籍,成了一个中国人。
当白齐文走出来的时候,常胜军的悲剧命运已经无法避免。
这同时也意味着戈登先生那悲哀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