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秦王扫六合(第9/12页)

果然,公元前225年,秦王派王贲去攻打魏国的首都大梁,王贲是王翦的儿子。此时的大梁已经几乎成了孤城,但这座城市却有着悠久而光荣的抗敌史。齐军、秦军无数次攻到城下却再也进展不得。魏国得感谢当年魏惠王当年营建大梁时的苦心。大梁城不但城大墙高深,周围还有纵横交错的水网,既是补给大动脉,也可以有效阻挡敌人的攻势,是以数百年来这动静平衡,刚柔相济的防御体系很让每一支攻打过大梁的军队头疼。但是,时至今日,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秦国后来汲取屡攻不下的教训,将目标转向夺取大梁周边地区,常抓不懈才使得大梁成了孤城,那些护卫大梁的水网已经全部掌握在了秦国的手中。

“水火无情”是说水火这类物资既会是你的恩人,也会是你的仇人,而且转变起来常常在一刹那间完成。秦军对大梁周围的水网进行了改造工作,一时间黄河、大沟里的水径直向大梁扑来,滔天大水将大梁团团围住。饶是如此,大梁城在水中浸泡三月有余才告倒塌,魏王假只好驾着小船向秦军投降,魏国就此灭亡。秦军继续向东,占领了魏国的全部土地。

同在这一年,秦国又准备向江南的楚国发动了攻击。在准备阶段,秦王就领军人物的问题与相关人员展开探讨,攻燕之战,少壮军官李信的出彩表现让秦王眼前一亮,他的速度和勇猛在与太子丹军交锋过程中尽显无余,秦王深以为贤能。秦王问李信道:“寡人准备攻打楚国,以将军的估计,需要多少军队?”李信不假思索地道:“超不过二十万。”随后,秦王又问了王翦同样的问题,王翦的回答是:“必须六十万才行。”秦王道:“王将军老了,太胆怯了!还是李将军勇猛啊!他说得才对。”于是秦王命李信、蒙武为主副将,率领二十万秦军出兵楚国。按照不成文的做法,意见得不到采纳的将军一般会称病归养,王翦因而告病会老家频阳休养。

秦军兵分两路,李信攻平与,蒙武攻寝,都取得了胜利,随后李信指向楚国的都城鄢郢。楚国人很怀旧,迁都到江南的寿春之后,将寿春改名为鄢郢。可是秦国偏偏也很怀旧,他们在攻破一个鄢郢之后,非常不介意再攻破另一个鄢郢。李信攻破鄢郢之后,却有点发蒙,楚国的有生力量并没有被彻底消灭,而摆在他面前的是一片广阔的水乡,河流如如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由于没有宽阔的陆路可走,秦军势必会被弯弯曲曲的水路和逼逼仄仄的小道分割,李信身后的十多万秦军诚然不少,但要有效控制偌大的水网仍不够用,会像水一样被棉花吸收干净。这时李信才发觉王翦提出的六十万军队似乎有些道理。为了不至于孤军深入,李信准备回师与蒙恬相会于城父。没想到楚国人前番失败其实是在诱敌深入,他们在楚国的纵深地带正在酝酿一次凌厉的攻势。既见李信回师,楚将项燕率领一支楚军以急行军的速度在后面紧追不舍,凭借对地势的了解和良好的隐蔽工作,楚军瞒过了秦军的耳目。连续追击三天三夜后,楚军追上了秦军,秦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杀得七零八落,死尸遍地,两道屏障被突破,7名军官阵亡,其余秦军逃出楚国。

李信的失败,惹恼了秦王,不但秦军丢了脸,而且秦王本人在王翦那里也丢了脸。李信,蒙恬并非无能之辈,如此看来王翦要求60万军队必有他的道理。秦王顾不得脸面问题,独自骑马径自造访王翦。看来真是急了。王翦因自己的军事主张不被采用只好在家“养病”,但他知道总有一天秦王还会还找上门来。对王翦来说,率领60万秦军踏平楚国并非难事,难的是一旦和土地辽阔的楚国对仗必定旷日持久,秦王能不能一如既往地给予信任。有多少优秀的将领因君王的猜疑而功败垂成,甚至无辜被杀?乐毅,廉颇,李牧,信陵君……等等,太多了。

王翦在病床上想了很久,突然他想起一个人来——战神白起。秦国皆称后白起时代最像白起的是王翦,白起无辜被杀,王翦可不想步他后尘。同样是因为正确的军事主张不被采用,同样是躺在床上装病,同样是被君王再次征召,白起的命运提供了许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