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谍中谍(第5/15页)

苏秦接着说:“人家曾参忙于在家照顾老母,不离一步,哪有时间不远千里来燕国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伯夷清廉的要命,宁肯饿死也要保存名节,这样的人只能找个地方饿死,哪肯来小弱的燕国建功立业。尾声更是个木头疙瘩,不就是泡妞嘛,何必认真,被mm放了风筝还傻站在河边不走,结果被大水淹死。这样的人做情种还差不多,让他们帮大王报国仇家很是根本不可能的。”

“诚信是存在于人心的一种自在之物,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不为别的东西而存在。人们之所以追求诚信,并不是由于诚信能带来丰厚的收获,而是仅仅因为这样做是正确地。只有这样,人才会不为环境所左右,不为利益所引诱,自始至终坚持不懈地践行诚信。”

伊曼纽耳康德的成名理论,纵横家苏秦两千年前就提出了。燕昭王从来没有向任何人提起他的复仇之梦。但苏秦从燕昭王的眼中看到了复仇之火。苏秦接下来要做的是往复仇之火上浇油,以激起更高的能量,接着道:“三王五霸的兴旺都是激情进取的结果,没有谁一开始就想做保本买卖,否则齐国出不了营丘,秦国霸不了西戎,我也只能做个普通的商人蝇营狗苟一辈子。如果大王只想做个安稳的守成国王,那我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进取之臣和守成之君道不同不相为谋。”

苏秦接着说:“忠信本来是一股活的灵魂。只是由于近代学人的穿凿附会才成为死的教条,桎梏着人们的思想,早已无法济于事功。因此为国为家计,必须复兴忠信的内涵,使其能够服务于燕国的政治外交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工作。”

这样的道理,燕昭王从未听过,听苏秦这么一讲,感觉无限受用。以前他深藏在心中的复仇决心经过苏秦的阐释一下子变成了思想和哲学。布道的结束,意味着苏秦在燕昭王心目中的地位大不同。苏秦猜透燕昭王的结果是被燕昭王当作心腹,于是两人一起偷偷摸摸地商量进取复仇的具体方案。

苏秦分析道:燕国地理位置偏僻,人力物力有限,国力一直不强,名为战国七雄,实则兵头将尾,前些年又遭到齐国的重创。以这样的燕国直面对抗强大的齐国是不可能成功的。齐国虽强,但还不是绝对的强,天下能与齐国相抗衡的国家不是没有。西有强秦,如果能让他们联手攻秦,韩魏必然跟从,再加上燕国的力量,齐国必然被破。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其疯狂。对齐国也是如此。齐国疯狂便会忘乎所以,四面树敌。

苏秦给了燕昭王几秒钟消化时间,接着分析道:“能让齐国的疯狂的焦点是宋国。宋国地处韩魏齐楚的交界处,长期以来一直在大国力量的制衡之下生存。邻国之所以不敢加兵于宋并不是军事上没有胜算,而是怕遭到其余邻国的联合制裁。另一方面宋国地处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工商业发达,是全国的金融中心,涌现了一大批富豪。宋国像个聚宝盆一样惹得许多国家哈喇子直趟。总的来说争夺宋国有两种游戏规则,第一种游戏规则是股份制:有意染指宋国的几方事先达成协议,根据各方的出力多少按比例分红,事成之后皆大欢喜。第二种游戏规则是打麻将:由于每一方都想独吞,因此就得看住上家,盯住下家,坚决不给别人点炮,宁肯自己赢不了夜不让别人赢,假如一方独吞,必然会遭到其他方的联手攻击。因此我们的目标就是努力促成第二种游戏规则,坚决阻止第一种游戏规则的出现。具体来说就是要想方设法使齐国独吞宋国,阻止齐国与赵国,秦国,魏国等国瓜分宋国。由于赵国的强大和齐国关系的特殊,离间齐赵关系是工作的重点。简单来说就是‘助齐吞宋,离齐赵之交’。”

燕昭王听后,沉思了半响,忽然问苏秦:“这个任务交给你如何?”

苏秦道:“有一种间谍叫死间,有一种死亡叫殉国。我誓为大王奋斗终生。”

这次密谋在君臣两人长久地相互对拜中结束。

公元前300年左右,燕昭王以最谦卑的语气向齐泯王表达了尊崇之情,并向齐国派去了一个特洛伊木马——苏秦。苏秦的身份是双重的,明着的一面是代表燕国促进两国关系,暗着的一面是促成各国联合攻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