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纵横恩仇(第6/11页)

秦惠王不顾身体疲劳,又驱船来到黄河上游,也就是西河郡和上郡所在的地方。在那里又和当地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举行了一次聚会。喝得差不多的时候,秦惠王发下请帖邀请各部首领明年一定届时参加他的称王仪式。这场聚会在欢呼声中结束。秦国的媒体这次总算开始铺天盖地地为秦惠王称王造势。

公元前325年,秦惠王的称王大会如期举行。提前获得暗示的魏惠王不但来了,而且带来了一个伙伴——称王不久的韩宣王,周围的少数民族首领也都来了,秦惠王很有面子。大会总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秦惠王称王。第二部分,秦惠王对魏惠王和韩宣王表示认可。第三部分,三王同乘一车检阅仪仗队。第四部分,切磋酒文化。关于第三部分,有个细节不得不提,三王同乘一车时,韩宣王和魏惠王负责开车,秦惠王负责向仪仗队问候:“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

此次称王具有双重意义,不但让秦惠王脸面有光,而且还巩固了秦国对韩国,魏国的连横关系。

张仪忙完外战又开始忙内战。同行相忌,同在秦国发展的职业说客陈轸引起了张仪的不满。有一次陈轸代表秦国刚出使楚国回来,张仪抓紧机会跑到秦惠王面前道:“请大王留心陈轸那个家伙,他经常把秦国的国家机密泄漏给楚国,看来是想给楚王打工去。我不能和这样的家伙共事,如果他还要去楚国的话,请大王杀了他。”

秦惠王也不傻,虽然尽量给张仪展示口才的机会,但是非常有主心骨,端起大事来一点都不糊涂,对张仪口才的极限和偏差能灵敏地察觉到。

秦惠王找来陈轸问道:“先生要去哪只管和我说,我将给你配备专车。”

陈轸道:“臣哪都不去,要去就去楚国。”

秦惠王道:“张仪说你要去楚国,我也认为你要去楚国,难道除了楚国,先生就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了?”

陈轸道:“臣出去办事,只能去楚国,这是大王的意思,也是相国的意思。我秉承您二位的意思出使楚国,不是正好和楚国划清界线了么?比方说,楚国有个阔佬,有原配夫人,后来又讨了个小老婆。阔佬年纪大了,性功能下降的厉害。有个花花公子就想勾引他的大老婆,结果被骂得狗血喷头,后来又勾引他的小老婆,没多久就得手了。后来阔佬死了,有人就问花花公子‘假如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个当你的老婆?’花花公子道:‘当然是大老婆了’。那人接着问:‘你勾引人家的时候,大老婆骂了你,小老婆却给你带来了快乐,你为什么却娶大老婆而不要小老婆呢?’花花公子道:‘男人的心思你还不知道么?谁都希望别人的老婆是荡妇,自己的老婆贞妇。’”

陈轸接着说:“大王您是知道的,楚怀王是个明君,昭阳是贤臣,如果我是那种不三不四的大臣,他们是不会收留我的。我也没有办法和楚国人打交道。我屡次能顺利的完成外交任务,可见我并没有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泄漏了国家机密。”

陈轸的话扳回了一局,又重新获得了秦惠王的信任,但是不要忘了想致他于死地的人是位置比他高,功劳比他大,比他更得宠的张仪。陈轸想了想还是干脆逃离秦国的好,唯一的去处当然也只有楚国了。这己经证明陈轸在秦惠王面前讲的那段话是诡辩,虽然我没有从逻辑学的角度去证明。至于陈轸为什么能留在楚国,估计他向楚王讲了一段类似的话。

陈轸离开了秦国,张仪笑了,他笑得好灿烂。曾经是公孙衍,陈轸联手控制的秦国外交政策,现在张仪一个人说了算。但是张仪请你别笑得太早,他们是会报复的。

公孙衍在魏国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被魏惠王任命为将。战国期间的金子总会发光的,就算你曾经为敌人做过事。那时的忠和后来的忠意义不一样。不是一棵树上吊死的忠于皇帝,忠于皇帝的儿子、孙子、子子孙孙的单方面的愚忠。而是忠于自己的人格,忠于自己的职业道德,非常像现在的商场上经常提到的雇佣兵精神,所以战国时代也可以称之为“雇佣兵”时代。

公孙衍不久就在魏国获得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他对齐国的名将田盼道:“老兄,咱们俩都很久没有打胜仗了,是不是该搞点名堂?赵国新君(赵武灵王)刚继位,按照国际惯例咱们应该出兵问候一下。你代表齐国出五万兵,我代表魏国出五万兵,一起进攻赵国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