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乱局再起(第16/18页)
所谓惩办元凶,不过是逮冤大头而已,北洋此时已经大举入川,强攻陈宦。
北洋武人认为,四川陈宦电文中有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之句,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凡是受过袁世凯私恩之人,可以在公事上反对袁世凯,可以反对帝制,但绝不允许在私情上背叛,私情之叛,不啻忘恩负义,所以陈宦必须要为此付出代价。
而在韶关,广东龙济光部,与党人李烈钧所率滇军,突然发生了激烈交火。这是一个再也准确不过的信号,党人图谋广州久矣。孙文的中华革命党,将以彻底消灭北洋为目标,展开他们更加频繁的军事行动。
(第四部完)
本书事件年表
〔1912年〕
德皇威廉通过中国驻德公使转告袁世凯,称德国愿意竭尽财力、物力赞助中国建设事业。于是袁克定赴德就医,与德皇威廉晤谈。
〔1913年〕
2月:袁世凯下令成立宪法研究会,为国会所否决。
2月28日:北京《国风报》刊出冯国璋、倪嗣冲的劝进密电,恳请袁世凯称帝。
3月:湖北商人裘平治上书,请求恢复帝制。
8月11日:章太炎抵达北京。
9月25日:蔡锷调入京师,以唐继尧为云南都督。
9月27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成立,时亡命日本者数千人,与会者百人,愿意立誓效忠孙文者5人。
10月16日:袁世凯提出增修约法案,要求扩大总统权力,为国会否决。袁世凯提交8人名单,要求以此8人赴国会陈述理由,被国会拒之门外。
10月25日:袁世凯通电各省将军,宪法草案侵犯政府职权。
11月4日:袁世凯派军警包围崇文门大街国民党北京支部。
11月5日:袁世凯派军警包围国会,两日计追缴国民党议员证书、证章四百三十多件。
11月10日:宪法起草委员会宣布解散。
11月13日:议会因不足法定人数,暂停议事。
11月26日:袁世凯下令召开政治会议,以代行立法机关职能。
〔1914年〕
1月10日:根据政治会议决议,袁世凯下令停止国会议员职务,每人发旅费400元,饬令返回原籍。
1月19日:党人陈其美、戴季陶并日本人山田纯三郎秘密潜入大连。
2月3日:袁世凯下令停办地方自治会。
2月12日:总统下令免去熊希龄总理职务,以孙宝琦为看守内阁。
2月28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各省议会。
3月18日:袁世凯于北海团城举行44人会议,马相伯任临时主席,制定新约法。
3月29日:徐世昌自青岛赴京。
4月5日:国学大师王闿运应邀入京。
5月:王闿运任国史馆馆长。
5月1日:袁世凯正式公布新约法,废除临时约法。国务院被撤消,改政事堂。
6月20日:设参议院,代行立法院职权,以黎元洪为院长。
6月30日:各省督军改将军,位在巡按使之后,只督理军务而不再过问民政,此举引起冯国璋不快。革命党黄兴,偕夫人并幼子,自横滨赴美。
8月6日:日本与德国战于青岛,中国政府宣布严守中立。
8月15日:日本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将胶州湾交给日本。
9月2日:两万名英日联军,登陆山东龙口。
10月23日:北海成立模范团总部,以袁世凯为团长。
10月24日:陆军总长段祺瑞办公桌上发现炸弹,段祺瑞下令保密。但日本报纸仍然报道了此事,并声称炸弹为袁世凯所放置。
10月29日:日本黑龙会内田良平,向外务省递交《对支问题解决意见书》,声称支持革命党,目的是使袁政府土崩瓦解。
11月7日:日本攻占青岛,称此举为对德军事计划,并非侵占中国领土。
12月5日:孙文解释加入中华革命党须按指模之因由,称其为防伪标志。
12月23日:袁世凯于天坛祭天。
〔1915年〕
1月:梁启超应邀,赴小汤山会袁克定。中国照会日本,要求撤出驻青岛的军队,日本拒绝理睬。
1月18日下午3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在怀仁堂求见袁世凯,当面递交“二十一条”,并要求中国方面必须全部满足。
1月21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会见中国外交总长孙宝琦,面交文书,孙宝琦逐条指摘。日置益喜,曰:贵总长对内容如此明了,商谈起来就更加容易了。袁世凯闻知,大骂孙宝琦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