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磨刀一试屠龙技(第5/9页)
教官:没有子弹……
学生仔:发子弹,发子弹,没有子弹也要发……
教官:你看你们这些孩子,没有子弹怎么个发法?
学生仔:发子弹,发子弹,谁发给我们子弹我们就跟谁打!
这时候学校里的革命党人李抱冰站了出来:大家静一静,静一静,你们要是信得过我李抱冰的话,我保证你们人人都有子弹。只要你们各队派代表跟我出去,找外边的革命党接洽,答应和他们一起干,他们肯定会发子弹给我们,也就不会向咱们开炮了。
霎时间学生仔们全都兴奋了起来,齐声嚷道:谁给谁我们发子弹,我们就跟谁干,教官,教官呢,教官哪里去了?
原来教官眼见情势失控,都趁黑悄悄溜走了。失去管束的学生仔们亢奋无比,便在操场上推举了李抱冰为总领队,派了一名代表出去,找革命党联络。告诉革命党说陆军第三中学的学生愿意跟革命党干,千万不要拿炮轰我们。
【07.血腥大杀戮】
楚望台上一声枪响,给湖北送来了革命和暴乱。原本是被各标营长官看管得死死的党人们,全都趁此机会冲了出来,星夜赶往楚望台,与熊秉坤会合。
黑夜中一团团,一簇簇,一队队,全都是摸黑往楚望台方向赶路的革命党。
先来的是第三十标的一百多名兄弟,紧接着,革命党中最孚人望的蔡济民,也带着一百多人赶来了——此后的革命党人,将把今夜革命成功的因由,归于蔡济民本人在场,但实际上,革命家蔡老兄,是被最不乐意革命的吴兆麟乱枪打出来的。
测绘学堂的学生,也来了一百多人。
起义军的人数,成百成百的直线飙升。
吴兆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知道,从现在起,起义才算是进入了正式阶段,而这就意味着:
残酷的杀戮与流血。
武昌城中,各学校都派出代表,去楚望台上领取子弹,陆军第三中学的徐启明,也在这些代表之中,据他描述一路所见:
……这年我才十八九岁,对革命向往已久,一点也不觉得害怕,但目睹第八镇起义兵士嗜杀旗人老弱妇孺,又不禁触目惊心。我亲眼看到一个老者从屋里被拖出来,一个兵士一刀刺过去。不少旗人住在楚望台旁边,死尸很多,水沟里都是血。我们过去说:不好杀小孩子。那些兵士说:那是旗人。我们说:革命不能随便杀人。他们只回答: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可见这种以民族仇恨为号招的口号已深入一般汉人之心,一旦起事,愤而报复……
旗人老幼遭屠,这事要怪满清落后的兵制。虽然满清在荣禄铁良等人的坚持下,不惜血本打造新军。但又因为害怕新军起事,就调旗兵镇守新军,而这些旗兵,却仍然沿用的是旧时的老体制,就连营房的布置,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旗兵们调防之后拖家携眷,老老少少全都住在兵营里,就连孩子都是出生在兵营里。
满清的旗兵,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利益阶层,男人当了旗兵,不止是领自己一份粮,自己领到的叫男粮,老婆也要领一份,称女粮,孩子还有一份……这些特殊利益阶层,说起来也不过是下层的普通民众,可是革命风潮起处,旗兵首当其冲,沦为了头一桩祭品。
旗兵手里有枪有炮,可是他们的女人孩子,却是赤手空拳,尤其是那些老弱妇孺,更成为革命的重点清除目标。
老幼妇孺杀光了,接着要杀的,就是四散而逃的旗兵。
要尽杀旗人,首先必须要攻下督署,那里是第三十标旗兵的大本营。就在吴兆麟排兵布将的时候,山下一个坏消息传来:
右路军邝名功,蔡济民合攻督署失利,已经退回津水闸布防待命。
听到这个消息,吴兆麟怒不可竭,立即下令:邝功名阵前失机,按律当斩。
取其头颅来见。
吴兆麟终究是个明白人,邝功名、蔡济民双双失利,他只下令杀军官邝功名,却不敢杀党人蔡济民,说到底,革命党真的不好惹啊。
【08.暗夜黑枪糊涂仗】
事实上,武昌首义之夜战,吴兆麟不唯是不敢杀蔡济民,连邝功名最终也“经同人缓颊得免”,意思是说,三军将士一起替邝功名求情,所以吴兆麟也就就坡下驴,权且寄邝功名的头颅在他的脖子上。说到底,吴兆麟也不是跟老邝有什么血海深仇,非要杀他不可,只不过兵行如火,律令如山,战事进展到这一步,每个人做事都已经由不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