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扫清残局(第6/17页)
这时候李成栋的斩首小分队赶到了桂林,对桂林发起了猛烈进攻。眼看桂林就要不支,这时候,李成栋发表了告全国人民书。
在这封公开信上,李成栋愤怒地声讨了清廷入侵中国,血染昆山、屠尽江阴、嘉定三屠;又派反动武装公然实施斩首行动,斩杀了隆武帝、绍武帝等多项罪名。公开信中说,满清皇帝小顺治,这小兔崽子已经欠下了人民累累血债。牢记民族苦,不忘血泪仇,砍头只当风吹帽,血债要用血来偿,要扫除害人虫……
信中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每个人都发出了愤怒的吼声,起来,起来,用你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信中还说:全中国人民起来,推翻清廷统治,光复汉家河山。
信中最后说:打倒清廷反动派。
……总之,公开信上说的,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
李成栋正式弃暗投明,从此反清复明。
与李成栋同时加入到反清复明的热潮中的,还有江西总兵金声桓、副将王得仁。
这两个人,也都是陕西米脂县的老乡,早年和李自成一道起兵,流寇天下。金声桓绰号“一斗粟”,王得仁绰号“王杂毛”。这两人流寇来流寇去,最后都归附了左良玉,并曾参加了左良玉的恶意讨薪战役;随后以清兵之名,在江南将各路义军剿杀殆尽。义军统统死光光了,终于轮到他们幡然悔悟了,意识到只有反清复明才是他们人生的正确道路。
只不过一夜之间,南明的地盘从最南方嗖的一声窜到了江西,俨然已是坐拥半壁江山,堪与满清分庭抗礼。
永历帝激动地哭了,说:相信流寇,依靠流寇。流寇是最有智慧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消息传到北京城,孝庄忙不迭地从后宫里奔出来,一头扑进多尔衮的怀里:阿衮,不得了了,汉人他们真的发火了,咱们要不要马上回关外?
多尔衮说:你先别着急收拾行李,再派人去打听打听……
这时候有奏章飞也似地报来:报,叛将李成栋跌进路边的水坑里淹死了……
多尔衮说:你看看,我就说不急吧……洪承畴呢?快点让他把金声桓、王行仁那两路叛兵摆平,还有吴三桂……怎么这么长时间没听到他的动静?
7.老领导的新部下
其实那吴三桂,一直在战场上来来回回地瞎溜达。
吴三桂的瞎溜达路线,是这个样子的:他从山海关起,千里追杀李自成;李自成死后,他就返回了锦州;没过几天又回来了,去陕西大闹了一场,然后又去了四川。
不唯是吴三桂在乱窜,早年那些降将,什么耿精忠,什么尚可喜,这伙人就在江南一带溜达过来,溜达过去,帮助洪承畴监督那些新降清的流寇们杀人放火。像李自成的残部,一只虎李过和高夫人,就是被耿精忠打得逃往了四川。
而李成栋,也确实是在挥师北上的途中,失足跌进路边的小水坑里淹死了。此人这么一个死法实属正常,他是真的干不来一点正事。
一斗粟金声桓和王杂毛不过是顷刻之间就被洪承畴给抹掉了。倒是明督军大学士何腾蛟,这老兄让洪承畴稍微地费了那么一点精神。
老何这人是能臣,胆大敢干,他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孤身一人闯进流寇堆里劝说流寇跟他一道去抗清,给洪承畴添了不少的麻烦。
于是洪承畴就派出一个让何腾蛟吃惊的人去对付他。
当时何腾蛟正孤身一个走在路上,要去湘潭找一只虎李过和高夫人高桂英。他好歹也是南明大学士啊,怎么会孤身一人上路呢?
实际上,何腾蛟是有六千名手下的;但这六千人一听要去找一只虎李过,顿时就举行了罢工,因为李过老是派小股游击队袭击他们,所以他们罢工以示抗议。
士兵们罢了工,何腾蛟就单身上路,能臣就爱干这种胆大的事儿。他一个人穿越了烽火连天的战场,进了湘潭一看,哎哟嗬,这座城竟是一座空城——前面说过,一只虎李过和高夫人早就跑到四川去了,何腾蛟在湘潭哪里能找到他们?
何腾蛟一个人在空城里转来转去,好生的无聊,就想我还是回去吧。掉头刚刚走到城门口,就见门外跑进来一群人:何大人,又见到你了,我们想死你了……原来都是何腾蛟旧日的老部下,领头的叫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