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上遗表交代身后事,稳士气忍疾夜巡营(第4/9页)

“修远!”诸葛亮喝止,“哪容你多言?”

修远忿忿不平地住了声,可心里是不甘的,口虽不言,眼睛还恨着。

杨仪被修远这连珠炮似的责骂逼得无言以对,他看看诸葛亮衰弱惨白的样子,连喘口气也要耗费多时,也觉得有些内疚,磕巴着说:“啊,丞相,仪实在是情急,吵扰了丞相静养,请丞相恕罪。”

诸葛亮温和地笑笑:“无妨。”他瞧着杨仪脸上的伤,体恤地说,“威公,可速速去寻军医疗伤。”

杨仪不敢再停留了,他起身一拜:“丞相,仪请告退。”他仓皇地背过身,依旧是扶着腿,一瘸一拐地溜了出去。

修远瞧着杨仪的背影,怒火还没消,啐了一口:“活该被打,我若是魏将军,先给他来二十个大耳刮子,再抽五十马鞭!”

诸葛亮微微笑着:“小子今日僭礼了,敢骂丞相长史,若是按律令,你可是要受刑。”

修远戛然收住怒气,他认真地说:“我知道,我是过分了,可先生病不能起,他们却仍为私利生嫌,也太颟顸了。若因此违反律令,我甘愿受刑!”

“话虽说得过度,”诸葛亮缓缓地挪着目光,一丝笑容在眸中渐渐泛开,“可骂得很痛快!”

修远呆住,他看着诸葛亮脸上那久违的促狭笑容,忽地明白了,霎时的百感交集让他说不出话来。

“下不为例。”诸葛亮说。

“还有下次?”修远瞠大双目,“那我就不是骂了,我挥刀劈他出去!”

诸葛亮笑出了声,可便是笑也太费力气,他没奈何地把笑意缓去了,用那失了光泽的眼睛向修远默默诉说。

※※※

魏延和姜维进帐时,诸葛亮已歇得一阵,精神比之刚才好了许多。

“魏军已退!”魏延说得斗志昂扬。

诸葛亮点点头:“文长辛苦了。”

魏延顿了顿:“我夤夜求见丞相,本为士兵轮换而请丞相兵符,适才帐外遇见杨长史,他以我不遵军令,阻拦我报信,我因军情紧急,心思紊乱,懒听劝阻,冲撞了他,实是魏延之过!”他这话明是自责,实际也在指摘杨仪,数语之间,几层意思错综复杂,纵是反应再迟钝的人也能体味出他所陈之深意。

诸葛亮紧紧地抓住枕头,打心底里翻上来的烦恼冲在脸上,苍白无血的双颊微起了红斑。这冲动的情绪只维持了须臾,他缓缓地放松了手,平静地说:“文长实心为公,有此冲撞之举,考其本心,实不为过。为大将者,当有大度之怀,因小事而横于心,则大事无成。”

诸葛亮的话句句饱含玄机,魏延隐约地体会出那藕断丝连的意思,似是警诫,又似是劝谕,他呆呆地出了会神,却没完全想明白。

“丞相请自安寝,魏延告退!”他俯首深揖,转过背便要走出去。

“文长。”诸葛亮的声音在身后轻飘飘地响起,像是慢慢攀过肩膀的细草。

魏延回过头:“丞相还有何吩咐?”

诸葛亮淡淡地微笑:“文长许是劳累,忘了一件事吧。”

魏延呆了一霎,俄顷,如同被雷霆直直击打,劈得他眼冒金星。他尴尬地笑了笑:“魏延愚钝,竟自忘记了。”他从腰后别出三军节符,双手捧上了前。

诸葛亮向姜维点首,姜维几步上前,重重地抓住节符。

他忐忑不宁地望向诸葛亮,诸葛亮的脸上始终挂着一丝静穆的微笑,那微笑如春风和暖,却让魏延不寒而栗。

这微笑让他忽然想起彭羕,那个趾高气扬的西川才俊,自负了得,却轻忽狂悖,因口舌之乱被系下牢狱,在狱中泣血成书,求人转交诸葛亮。诸葛亮当日接到书信未发一语,只是这般地微微浅笑,旁人还道是彭羕获生有望,孰料几日之后彭羕却人头落地。

后来有人私底下议论,诸葛亮越是对你和风细雨地款款微笑,越是危险前兆,他凝了神色怒声批评,反而可能是真正的倚重。这或许就是权谋手段吧,背后藏着血淋淋的钢刀,面孔却还保持着温暖的笑意,他的一句语重心长,便让你肝脑涂地至死不悔,你被他砍了头颅,还要从心里呼喊出赞美他的语言。

他越想越惶恐,背心像是爆裂开一朵又一朵的冰花,寒冷自皮肤渗透骨髓。可他什么都不敢说,也不敢多停留,像丢了魂般蹒跚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