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重犯获赦放逐荒野,老臣疲累散兵南山(第5/7页)

不放心的担忧在诸葛亮的胸中涨起了气势,逐渐,化作了甜腥味儿,涌上他的咽喉,掐住他的声带,他没有妥协,狠狠地咽了下去。

末路的感觉前所未有地袭击了他,他抬起被水雾遮蔽的目光,望向那爬满藤萝的墙垣外,望向云片流荡的半爿天空,望向,他希望望到的惠陵。

先帝、先帝,再给我几年时间,让我把国库填充得更满,让朝廷能顺利交接,让年轻的皇帝更成熟,让大汉的旌旗可以越过陇右,覆盖整个关中,为后人铺下挺近中原的路基。别让我留下遗恨离开,别让这孩子独个儿面对巨大的理想负担。

诸葛亮带着期望的神情微笑,泪从他的眼睛流向血汪汪的心里。

※※※

落日如楼外垂柳,在遥远的天际飘出千万缕色泽鲜明的幽情,阶下的芳草都败了,不经意踩上去,仿佛断了肠。

诸葛亮推开门,门有些重,似乎门后有另一股力量在和他对峙,他有些疑惑,却没有用力,那门只开了一半,他把头探进来。

“爹爹!”一个欢乐的声音呼喊道,一个小身影从门后扑了出来。

诸葛亮一下子笑了:“原来是你在捣鬼!”他蹲下身,捏了捏诸葛瞻胖乎乎的脸蛋,“小子敢把你爹挡在门外,你力气很大么?”

诸葛瞻捏着小拳头,自豪地说:“爹爹力气没有我大,我力气可大了,比大将军还大!”

“是,你力气最大。”诸葛亮笑呵呵地说,他很想抱起儿子,却觉得乏力,两只手搂住诸葛瞻,咬牙抱起离开地面三寸,手臂软得发抖,又衰弱地放下来。

“爹爹抱不动我么?”诸葛瞻懂事地问。

诸葛亮觉得酸楚,可他不能在儿子面前表现出软弱,勉力笑着说:“是啊,爹爹没力气了。”

屋里的南欸走过来,牵住了诸葛瞻的手:“乖,爹爹累了,让娘抱。”

诸葛亮看得一屋子人,南欸、黄月英都在,他左右找了一番:“果儿呢?”

黄月英长叹一声,隐讳地说:“她能在哪儿?不问尘嚣,却在尘世外。”

诸葛亮明白了,他也不问了,问多了只会让自己烦忧,他去屋中坐下,顺手从案上抽来一册书,看了两行,也觉得眼花,每个字儿都像在打水漂,便又放下。

黄月英见到他的疲惫,甚是心疼,却知他要强,并没有催问,只捧了一杯温热的蜜饯给他:“孔明,你这趟回来,何时走?”

诸葛亮默默地饮着蜜饯,许久地不言声,待那杯蜜饯下去一大半,他才说道:“不知,”他停顿着,怅惘地说,“也许,两三年走不成。”

“真的?”南欸喜得抚掌,“丞相不走,那可是太好了!”

诸葛亮一乐:“怎么,你不想我走么?”

南欸红了脸,她低着头不说话,笑意却在眼睛里洋溢,黄月英嗔怪道:“明知故问!这屋里的人,谁成天指望你离家,便是瞻儿,也巴不得你留下来。”

诸葛瞻听见母亲提到自己,一溜烟蹭了过去,伸出两只小胳膊抱住父亲:“嗯,我要爹爹天天在家。”

诸葛亮抚着诸葛瞻发上的总角,久久地沉吟,孩子像花蕊似的卧在他怀里,小脸在他已不够宽厚的胸口蹭来蹭去,嘴里还开心地咿喔,似乎对终于能赖在父亲的怀里很满意。诸葛亮忽然就想起诸葛果,当诸葛果像诸葛瞻这般大,他很少抱她,父女之间的亲昵往往匆忙如浮光掠影。当他的女儿长大,有了心事,生出幻想,他却始终不能像一个寻常父亲般,满足一个女儿的寻常心愿。他欠这个女儿的,这辈子都清偿不了,或者说,他欠自己家人的,是他这一生终究要负的孽债,他对得起国家,对得起黎民,唯独对不起家人。

“我知道,我对不起你们……”他苦涩地说。

这忽然道歉的话让黄月英和南欸都呆了,南欸挨不得,先自红了眼睛,匆匆别过脸去擦眼泪。

黄月英也觉心酸,她掩饰着一笑:“说这话作甚,谁不知道你么,说是说,做还得做。”

诸葛亮把瓮轻轻一放,像是把某个负担也卸下了:“罢了,我便歇三年吧。”

黄月英不肯置信:“你就别哄我们开心了,你该去哪儿便去哪儿,我们不拦你。”

“不,”诸葛亮静静地说,“这是陛下的意思,我不得不遵,再说,年年征战,民力苦累,兵士疲敝,是该休养生息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