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试探丞相张裔做贼心虚,左右为难后主收夺兵权(第5/6页)
这是诸葛亮上的谢罪表,五日前诸葛亮回返成都,第二天便奉上了一份自陈,两日后再上一份,今日是第三份了。
三份表疏都说了两件事,一是魏国奸细诋毁流言,一是盐铁赋亏空。他不争辩事实,也没有为自己开脱,他在表里自称任职有亏,致使陛下忧心,社稷蒙尘,为避嫌疑,在事情未曾彻底解决前,他自请不理朝政,甘愿禁锢在府,等待陛下裁决。
诸葛亮不理事了,蜀汉朝堂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么久以来,蜀汉大小政务皆由诸葛亮总统,大到宗庙祭祀、军队出征,小到官吏假期、薪俸增减,无一样不是诸葛亮做决断。而今他闭门不出,既不处置朝政,大小朝臣也一概不见。每日里,各公署的官吏聚在丞相府门首,抱着满怀的公务文书等着丞相的召见,可每次都被紧闭的大门挡了回去,急得满朝文武火烧火燎,若不是对诸葛亮的威严存着忌惮,几乎要强行闯府问事。
蜀汉没有了丞相诸葛亮,朝廷像缺了主心骨,百僚们手足无措,平日里顺顺当当的事忽然变得棘手困难了。从前诸葛亮在,事情无论多艰难,想起背后挺着一座山,心里便觉得踏实,而今山被云挡住了,心变得空落落的,做事总是发虚。过去,官吏们曾经私底下抱怨过诸葛亮的细致苛刻,可等到诸葛亮不理朝政后,他们才发现那种苛刻已深入骨髓,当没有人再约束他们的懒散时,反而不习惯了。
刘禅轻轻地压住那奏章,长长地叹息了一声,他在心底说:相父,季汉可以没有我,却不能没有你。
冷风吹得越发紧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冒出来,刘禅哆嗦了一下,抬头缓缓地看着李阚。
这个小奴最近一直心不在焉,平日里的伶俐劲像是被掏空了,问一句答一句,唯唯诺诺,跟宫里的其他木头宦官没什么区别。
“李阚!”他喊了一声。
再次陷入古怪思索中的李阚惊醒了,慌忙地躬身道:“陛下,小奴在!”
刘禅盯视了他一眼,可他也不知该说什么,哑巴着嗓子,手在奏章上一抚,缓缓地垂了下去。
“听说相父病了……”刘禅没精打采地说。
李阚颤巍巍地说:“小奴不知、不知真假。”
“不知真假?”刘禅觉得这话特别刺耳,“你是说相父装病?”
李阚埋低了头,他不敢回答。
刘禅凶狠地骂道:“蠢材!”他一拳头捶在石案上,“相父染病,朕不能去看他,连问一声也不能!”
李阚打着哆嗦:“陛下,陛下……可遣太医去看看,丞相的病……”
“还用你献殷勤,尚书台昨日早按常例,遣了太医去诊脉,别说是你,就是朕也献不成!”刘禅恼怒地说,他又是担心诸葛亮的病情,又是气恼朝官们对诸葛亮重视过逾,这复杂的心理搅得他昼夜不宁,仿佛吞噬理智的魔咒,逼出来喜怒无常。
他忽然对李阚产生了隐隐的仇恨,如果不是他,自己不会苦恼终日,自己和相父也不会产生那么大的隔阂,仿佛重重关山横在他们之间。
他厌恶地瞪着李阚,双手紧紧蜷成了拳头,刹那,竟恨不得将这奴才打翻在地,可当他看见李阚迷惘而可怜的眼神,像是一只受惊的小鹿,心里又忽忽地软了。
怨他做什么呢?
即使拼命逃避,相父在季汉一呼百应的影响力还在,而自己仍然是那个傀儡般的殿上君主,顶着皇帝的名号,接受群臣山呼海啸的朝拜。可谁知道他们心里到底有没有真心服膺,也许在叩头的那一刹,眼神里还会闪出不以为然呢。
我该怎么办呢?
刘禅木木地想着,诸葛亮被他的诏书召回来了,当初他凭着一口怨气,不问皂白地将诸葛亮调回。而今,随着诸葛亮真的返回成都,怨愤竟渐渐淡漠了,随之而来的烦闷和不敢说出口的后悔蔓延了。
他实在想不出个应对策略,不得不去问李阚:“你说,相父回来了,朕该怎么办?”
李阚愣了一下:“小奴、小奴不知道……”
“你不知道!”刘禅忽地发了火,“若不是你,朕怎会下诏调相父回成都,如今他回来了,你说不知道!”
皇帝的语气很严厉,李阚一个哆嗦,骨碌碌跪倒在地,惶恐地磕了一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