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留守成都张裔争权,谋袭子午魏延贪功(第5/5页)
※※※
半个月后,诸葛亮写给张裔、岑述的信寄到了他们手里,他们互相不知道诸葛亮给对方写了什么,也不能偷出信来窥探,在乱糟糟的猜测中彼此忐忑了很久,生怕诸葛亮在对方的信里指摘自己。张裔没有被撤掉长史,岑述也没有弃官,两人事情照样做,面却尽量避免见,也不再哭天抹泪地叫屈喊冤。
也许,在诸葛亮最隐秘的内心里,他是希望看到臣僚有争持,那样才能获得权力平衡。就像天底下凡雄主都希望臣下起纷争,他们吵得越凶,争得越狠,当权者便可利用这一派制衡那一派,自己则高居庙堂,稳而不倒,一旦众口一词,反而是最危险的信号。一朝之内,永远需要黑白两派无止尽地争吵。
一场臣僚风波在诸葛亮自如的掌控下无声地平息了。
当张裔、岑述的争持消弭时,诸葛亮寄给孟达的信也送到了新城,诸葛亮提醒孟达小心从事,千万不可大意。
孟达看着信直乐:“诸葛亮仍是谨慎性子,胆儿忒小了!”
他给诸葛亮回了一封信:“宛去洛八百,去此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辨。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也!”
信写在少见的洛阳纸上,墨用的是昂贵的隃麋墨。一股松香味像拍在女人脸上的胭脂粉,很久都散不了,搭配着孟达轻佻自傲的字,像孀居的有钱寡妇在华贵的阁楼里骄矜地指点外边的男人如何如何。
诸葛亮收到信后长声叹息:“孟达必败!”他把信撩开了,已经不再奢望孟达能在曹魏的内院点起一把反叛的火,其实他从来就不曾真正奢望过。
他吩咐修远把李严寄给他的信一封封收整起来,连同孟达的书信合在一处,这让修远如坠云雾里,多嘴还问了一声。
诸葛亮回应道:“以后有用。”他似以为自己说得太仓促,补充了一句,“如果没有用当然很好。”
他不再说话了,没人知道诸葛亮到底在想什么,可修远唯一能肯定的是诸葛亮的心中,永远把蜀汉放在第一位,这个由他一砖一瓦打造的国家,比他的生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