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曹军压境无奈和江东,痛失至亲忍悲谋国事(第8/8页)

“这是什么说法?”诸葛瑾笑问道。

“我听说,”侍从压低了声音,“成都这一两个月中,因着汉中的缘由,杀了很多人呢。”

诸葛瑾的笑容缓缓消逝了,侍从所谓的传闻他是知道的,自汉中丢失,曹操兵临巴蜀,蜀中一日数惊,流言不断。诸豪强甚至欲举家南逃,闹得四地人心惶惶,为了震慑浮乱的民心,左将军府不得已大开杀戒,将一拨擅传流言者逮拿弃市,而听说在刘备回成都前,以铁腕手段镇压流言者的,却是他的弟弟诸葛亮。

诸葛瑾不知为着什么古怪的理由,心情落寞起来。街肆上吵嚷的声音似被水湮了清晰的轮廓,仿佛过去那场花团锦簇的美满记忆,时间一瓣一瓣凋谢,那些曾经干净得像水似的纯真,都不见了。

他于是只能在记忆里寻找曾经的温存怀念,想起那个笑嘻嘻的总角儿童,绯红的脸蛋儿仿佛刚熟的红桃,活泼泼不曾有丝毫忧烦。从门前长街落下的大捧阳光中跑向他,利利索索地称呼一声:“大哥”。

大哥……多生疏的称呼,仿佛远山的一阵风,在云深雾海间摇曳缤纷,却永远,难以触摸。

诸葛瑾刚走到传舍门口,迎面走来一个清朗面孔的年轻人,礼貌地称呼道:“大公子。”

诸葛瑾看了半晌,忽地想起来了,他喜道:“你是修远?”

“蒙大公子记得。”修远赧然地说。

诸葛瑾仔细地打量着他:“竟长这么大了,算算,我们上次见面,还是建安十六年……在荆州……”

“是。”

“你这是顺路么……”诸葛瑾一面寒暄,一面下意识地往修远身后望去,却只有微风卷着明丽的光芒,并没有他熟悉的那张脸。

修远慢慢从怀里取出一封信:“我奉我家先生之命,特送一封信给大公子。”

“这是什么信?”诸葛瑾犹犹豫豫地接过来。

“是乔公子写给您的信。”

那信忽然变得沉重起来,诸葛瑾握着信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先生让我代句话,乔公子一切安好,请您放心。”

诸葛瑾这才反应过来,却只喋喋出几个零碎的字音:“好好。”

“再有,二小姐的丧事,先生不能亲赴荆州料理,他实在是抽不开身,请大公子原谅他的无情。”

“好,我知道。”诸葛瑾仍只是像个木偶似的喃喃,他停了停,问道,“你家先生在哪儿?”

“他忙于公务,不能亲来。”修远含糊地说,诸葛瑾并不追问了,他心里清楚,兄弟暌违到底有着不得已的理由。

修远行了一礼:“先生托我的事就是这些,不叨扰您了,修远请先告退了。”

诸葛瑾呆呆地看着修远走出去一截,忽地喊住他,却嗫嚅了半晌:“告诉他,保重。”话一出口便落下去,被过路的风一扫,终于零落成泥。

他便站在原地,看着修远消失在街角,仿佛一行泪,因为被回忆的伤楚刺激了,从心底忽然弹拨而出,淅淅沥沥地飘散在渐渐远去的时间轨迹上。

他并不知道,这一生,他再也没有和弟弟见面。那以后,他们的兄弟恩情只停留在笔墨之间,直到悲哀的死亡将彼此永远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