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敲山震虎压豪门,燮理民生求大才(第5/6页)

他一下子被感动了,嗡嗡地说:“刘巴倨傲自大,清高狂妄,擅相抵触左将军却既往不咎,屡加厚恩,刘巴何德何能,敢受将军大恩!”

能等来刘巴这几句服帖的真心话,刘备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一半,他谆谆地说:“子初言重了,吾向也有不善之举,望子初毋怪!”

刘巴心底本拧着一根麻绳,此刻都在解开,虽然缓慢,却畅快而舒坦。他不想拗下去,风骨虽然拗出来了,人情味儿却塌陷下去,他真诚地说:“将军坦荡,刘巴感慨。刘巴愚拙,不敢担当大事,但若将军有一二小事,刘巴当尽心解疑,不敢辞难!”

等了数日,刘备就是为了等这句许诺,他叹了口气:“子初,不瞒你说,确是有事求你,怕子初不允,方存了一二巴结之心,望子初体谅!”

“请讲!”

“是这样,听闻子初有理财之干,现今益州财匮,府库空虚,不知子初可有良策?”

原来是为这个,刘巴也知道成都府库罄尽,他思索了一会儿:“良策没有,陋识却有一个,若蒙不弃,愿相告之!”

刘备喜道:“是什么,说来无妨!”

刘巴道:“成都府库空虚,当务之急便是聚财!巴有一法,钱出之何处,却也可来之何处!”

“怎么做?”刘备谆诚地问。

“益州商贸貌似繁盛,实则混乱。其中,尤以钱币不统一为最甚,金银铜币等等流于市面,物价因此高低无准,巴以为可由官家统一制钱,强制通行,罢百钱,兴新钱!由吏掌官市,一可约法行新钱,新钱大积于市,则旧钱流入府库;二可平抑物价,若府库充实,可由官府卖货资民,则商家囤积无利可求!”

刘备虽不通理财,也听懂了刘巴的意思,那便是由政府统一强制发行新货币,除了新货币外,其余旧币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这样留在民间的金银便能收归府库,自然就让府库充实。

诸葛亮坦诚道:“恕亮直言,罢百钱兴新钱或有敛财之嫌,只恐民心不服,新钱难以通用。”

刘巴叹息:“此是不得已而行之,府库藏帑空竭,财货不存,要想把流于民间的金银收归,唯有此法!”

“只恐有金银的不肯把金银交出来,没有金银的抵触新钱。”刘备忧心道。

诸葛亮想了一会儿:“若是新钱甫一流通,有大宗金银与新钱交易,可缓一时艰难否?”

“新钱行于市,最难在开端,一旦流通后,若能保证市面货物丰阜,交易畅顺,一钱能有成倍之利,民渐习于用新钱,自然不会抗拒。当初新莽改制,频繁更币,奈何物资穷匮,民力凋敝,故而新币只能使得物价更贵。”

诸葛亮思索着:“请教货物丰阜之法。”

刘巴道:“成都物价腾贵,最贵在粮食,闻说左将军府下敕令丈田,若此令能在益州执行无碍,则新收田赋将倍于以往。故而可从各地购入大批低价粮食,送入成都各市,由官家设市,吏主交易,如此,则市面物资丰阜,民可凭常价购之,囤积居奇的奸邪之辈无利可图,唯有降价!”

这当真是一手老辣谋断,刘巴果然深谙平准,方能有此兴利除弊的良策,诸葛亮不禁欢欣道:“好法子!”

“还当设平准官,贵时抛售、贱时收买,以平抑物价。再设均输之官,将各地上赋异地出售,辗转交易,如丰产而价低者运往高价之地贩卖。如此,各地物资交易通畅,则不愁物价平抑,国家府库更当充实。”

这是效法汉武帝时的平准制度,桑弘羊当年以此策进献汉武帝,统一了中央财政大权,同时加快了地方市场流通,一举增加了国家财赋总量。

诸葛亮建议道:“平准均输之官,成都统一领衔,可否按照税赋之别设官分职,益州各郡上赋不一,均输不一,则领官也当不一。”

这是要把武帝平准制进行到底,刘巴自然是赞同的:“如此更好。”

“只是铸币需要铜,仓促间哪里得来这么多铜?”刘备提出一个疑问。

刘巴胸有成竹地说:“益州多有铜矿,自可开矿得铜,然矿山也需官家专有,此应定下一条严令,凡铸币、采矿皆不允私人所有!”

诸葛亮询问道:“倘若铸币官有,则他物可设官有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