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三章 长安!我总有一天会回去的(第3/5页)
应当说在此之前太平公主的运作还是很成功的,可惜孔珪的出现将她多年的运作之功毁于一旦,就在其与李隆基争权达到紧要关头时,随着这一道奏章,她此前极力掩饰而又根本无可补救的弱点就此毫无遮掩的彰显人前。
这道撕破窗户纸的奏章对于太平公主的打击犀利而深远。而此前表面上看来平静的朝局也因为这道奏章被弄的波谲云诡起来。
此前因为李隆基根基太浅,是以在与太平公主的朝争中只能占据守势,但随着这道不受控制的奏章,太子殿下的声望一时暴涨数倍,但跟太平公主一样的是,李隆基对孔珪这突如其来的一手儿同样也没心理准备。
惊喜的余韵还没散尽,东宫一脉就油然感觉到了恐惧,恐惧于若是朝局变化得太烈会刺激起太平公主铤而走险。
唐成明白对于李隆基来说,他是希望当前的朝局稳定的,虽然在争斗中处于弱势,但这是因为他窜起的时间太短的缘故,他需要时间来发展巩固自己的势力,而随着每一天时间的过去,他的力量都会有所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太平公主被逼太甚而不顾一切的用暴力方式破局,对于李隆基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处。
按照历史原本的进程,太平公主就是在李旦禅位,李隆基登基之后发起的宫变,而羽翼渐丰的李隆基也没花费太多的心思就顺利将宫变平定,进而顺利接收全部政权手创出开元极盛之世。
世间的事物总是紧密联系着的。孔珪的出现是一个变数,原本的历史中不存在的,被唐成这个穿越者用翅膀扇起的变数,而对于这个双刃剑般的变数,不仅太平公主害怕,李隆基也同样害怕。
李隆基极力想将孔珪这个变数控制在手中,但等他真这么做的时候才陡然发现这近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圣人后裔的孔珪典型就是那种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只要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就会奋力去做,其言行举止服从的是“圣人教诲。”而不是权势,对于这种特殊材料的人而言,惯常好用的笼络,威压都手段全然都是白给。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之为大丈夫!孔珪面对太平公主时如此,对李隆基时也同样如此。
无可奈何之下,害怕朝堂被引爆破局的东宫想到了唐成,毕竟孔珪此番能顺利回京是他居中谋划的结果,而孔老夫子在人前也从未掩饰过他对小小龙门县令唐成的赞誉,按照唐朝的官场规矩,五品官员以上有向朝廷察举贤才的权利,孔老大人出任御史中丞后第二本奏章就是专折举荐唐成。
这本奏章里备叙了唐成赴任前后龙门县的种种变化,对其治政之才给予了充分肯定,奏章末尾更强烈建议朝廷当知人善用,调唐成回长安户部供职。
唐成由龙门县调任饶乐司马乃是出自圣意,孔珪的这道奏章自然又被留中,但李隆基却从这道奏章里看出了孔珪对唐成的欣赏,张明之更是生出一个想法来:兴许唐成能帮着劝劝油盐不进的老头子?
此外,张亮这封信中另外说到的意思就是让唐城做好心理准备,有孔珪这道奏章打底,东宫再趁机发力,没准儿能找着机会把他从饶乐捞出来也说不定。
见一边坐着的张相文眼巴巴的瞅着自己,唐成看完后随手将信递了给他,随后顾自陷入了沉思。
孔珪回京是他居中操弄的结果,这在原本的历史中也是不曾发生的,若是按照历史的固有路线,前朝废太子平反可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自然也不会有这些逐臣回京的事情发生,所以饶是唐成身为知道历史大事的穿越者,也从没想到过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当初他一力想把孔珪等人弄回长安,私心的想法是为自己在朝堂中埋下一支可为奥援的力量,从孔珪的荐举折子来看这个目的算是达到了,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竟然能在甫回朝堂之初就搅起如此大的风浪。
这一翅膀扇的风可是不小啊!唐成颇有些得色的一笑,能给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带来如此大的麻烦,他心中因调任饶乐司马而起的怨气又发泄出不少。
一边的张相文看完信后,嘿的笑出声来,“孔老爷子就是孔老爷子,老而弥坚。他能专折荐举大哥,也不枉当日在龙门县时咱们的一番小心伺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