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篡立北辽(第5/7页)
李处温父子被擒拿入狱。
李处温对萧菩贤辩解说:“臣父子对天赐皇帝有定策之功,即使有罪,宜数世宽宥,此番之祸,皆是回离保嫉贤妒能,指使他人诬陷微臣,臣不应因谗获罪。请皇太后明察。”
萧菩贤说:“本来天赐皇帝可以象周公一样,永享亲贤之名于后世!而今却白白担了一个任人不贤的恶名。影响天赐皇帝声誉的,都是你父子二人之过也。”
李处温默然不语,半晌才说:“臣即使无功于社稷,但也不至于有过啊!请皇太后免臣一死。”
萧菩贤厉声骂道:“你有数罪,却如此厚颜无耻地妄言自己无罪。天祚避难夹山,你身为辽国重臣,却不去迎回圣驾,此一罪也;竭力劝皇叔耶律淳僭号立国,此二罪也;诋讦君父,降封天祚帝为湘阴王,此三罪也;天祚帝传来檄书,你却主张”迎秦拒湘“,此四罪也;不谋守燕而阴谋降宋,此为五罪也;不顾民族大义,暗通金国,此六罪也;任人唯亲,常怀一已之私,此七罪也;大肆收受贿赂,此八罪也。罪状条条属实,罪不容赦。”
李处温无言以对,遂被赐死,他的儿子李奭被凌迟处斩。并籍没其全部家产,得金钱十万余贯,金银珠玉无数,这些财产,都是李处温在当太傅几个月的时间里,收受贿赂所得。
当初,李处温劝立魏王僭号,以图恩宠。及魏王死后,又恐辽国将亡,故此北通金国,南结童贯,愿挟萧菩贤献城而降,李处温本为自身所谋,而今却反为其害。此乃投机之人的可悲下场。
得到耶律淳的死迅,童贯和蔡京再一次怂恿宋徽宗出兵北辽,于是组织各路大军二十万,九月于三关会齐。北宋对北辽发动了第二次进攻,童贯仍然是主帅,主将却换成了刘延庆。
刘延庆,北宋保安军人。出身将帅之家,雄豪勇猛,跟随童贯镇压方腊起义,多次立有战功,曾任相州观察使、龙神卫都指挥使、鄜延路总管。宣和四年,被委任为宣抚都统制。
这位刘延庆出身名将世家,长年在西北一带同西夏人作战,后跟随童贯镇压方腊起义,可以说是一员猛将。但此人的缺点是骄横自大,治军不严。
第二次征辽比较顺利,没有遇到北辽顽强的抵抗,最让童贯高兴的是,北辽的涿州留守郭药师居然主动投降了。
郭药师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怨军首领,郭药师是个战场上的赌徒,在前几年,他将赌注压在了耶律淳身上,被任命为涿州留守;而目前赌桌上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三国对弈的一方,辽国败局已定,不可能再有获胜的机会了。郭药师决心更换主人,卖国求荣,不想成为北辽的殉葬品。
耶律淳僭位之初,汉军多而契丹军少,因此,萧德妃与回离保等人惟恐汉人尤其是常胜军发生叛乱,一直对他们加以防备。郭药师见得不到他们的信任,此时恰好宋军来攻,便鼓动手下士兵投降,士兵无不响应。所以还没等北宋大军发动进攻,郭药师便囚禁了监军萧余庆等人,派遣团练使赵鹤寿率领八千精兵,五百铁骑,主动向北宋献出了涿州城和易州城。
童贯大喜,立即表奏朝廷,宋徽宗降诏授郭药师为恩州节度使,令其部归刘延庆节制。同降的易州守将王琮、常胜军首领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赵鹤寿等也逐一被加官晋爵。
萧菩贤见易州守将王琮,涿州留守郭药师投降,与手下大臣商议:“事已至此,我们该何去何从?”有的大臣建议去归顺女真,有的则称与大宋百年欢好,可以倚靠。经文武百官的商议,萧德妃迫不得已向宋、金同时奉表称臣,以维持苟延残喘的局面。
萧菩贤派萧容、韩昉到宋营中奉表称臣,甚至忍辱负重,将原来的兄弟之国降为叔侄之国,宋朝接到北辽的降表后,宋徽宗认为收复燕京在即,迫不及待地改燕京为幽州燕山府,以尚书左丞王安中为燕山府路宣抚使兼知燕山府,并促令刘延庆从速进军
北宋大军长驱直入,刘延庆的士兵军纪不整,行军毫无戒备,刚刚投降的郭药师为了讨好自己的新主子,向刘延庆献策说:“我观大军只顾盲目前进,而不设防,若辽军设伏袭击,我军则首尾不能相应,将会导致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