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篡立北辽(第4/7页)
耶律淳惊慌失措,召南、北面臣僚商议对策。李处温、萧斡提出了“迎秦拒湘”之策,就是迎立天祚帝的儿子秦王耶律定入京为帝,而拒湘阴王耶律延禧入南京。
南面行营都部署耶律宁不同意,据理力争:“天祚皇帝若能以诸蕃之兵,大举夺取南京,则是天数未尽,岂能拒之。再说,天祚帝与秦王耶律定是父子,若拒皆拒,哪有迎子而拒父之理?”
李处温大怒,厉声喝问:“耶律宁口出狂言,妖言惑众,来人呀,将这狂徒拉出去斩首!”
耶律淳手摁枕头,强撑病体,长叹一声说:“耶律宁乃忠臣也,如果天祚帝来到南京,我只有以死而已,有何面目与他相见?”
耶律淳自知病势严重,难以支撑,下密诏封李处温为蕃汉马步军都元帅,向他交待了自己的遗嘱:立天祚帝的儿子秦王耶律定为自己的接班人,其妻萧菩贤为皇太后,主持军事。
事实证明,李处温这种人是不能委以重任的,因为他见北辽岌岌可危,便暗自为自己谋后路。
原来,李处温见涿州留守郭药师率所部八千人,献出涿、易二州,投归大宋国后,被宋徽宗封为恩州观察使。故此也有意降宋。
且说赵良嗣听说北辽是李处温在执掌朝政,不禁喜形于色,赵良嗣入见童贯说:“我可兵不血刃,便可夺回南京!”童贯一听,急问有何良策。赵良嗣说:“良嗣旧时在大辽,与李处温结为莫逆之交,曾经在一起谈论天祚帝失德之事,并于北极庙拈香为盟,相约一同南奔大宋,共图灭契丹大业。今北极庙中之约必不虚设。若良嗣书到,李处温必以内应。”
童贯一听,当即命赵良嗣投书给李处温,密约投宋灭辽之事。
赵良嗣遂写信一封:“窃以天厌契丹,自取颠覆,兵连祸结,今旧君未还,新主孤立。当年你我于北极庙中洒酒祭天,以归宋灭辽为誓,倏忽十年,未能如愿。天下扰攘,女真势锐如摧枯拉朽,契丹五京已亡四京,区区弱燕,焉能自保?而今女真乘全胜之势,对南京孤城虎视眈眈,为之奈何?此正乃契丹运尽天亡之时也。今幸我北宋朝廷遣大臣领兵百万将临南京,伐罪吊民。当下之计,莫若劝诱新君以全燕之地来献于朝廷,以安自身且保骨肉之上策也。如新君执迷不悟,及左右用事之人不明于祸福,请阁下密结豪杰拘囚首虏,壶浆箪食开门迎降,使阁下世享富贵,长守全燕,以伸前日之志。此千载难逢之良机,不可坐失也。”
李处温一见,正中下怀,急忙令儿子李奭回帛书一封:“自别以来,与君不得相见,每到宴饮之时,则必思之!当年北极庙之誓,犹历历在目也。今幽燕孤危将亡,甚于累卵,无计可解其纷难也。夙夜不寐,遂怀履薄临深之惧。今蒙先生好意,当虏皇太后萧菩贤等人,挟南京百姓,以完燕之地归于大宋,吾于此地为内应,只待王师一到,便开门迎降。此时,你我亦得相见也。”
李处温派易州的赵履仁前往北宋,与赵良嗣联络,并以金帛回赠。同时为了两全之计,又与北面的金兵私通,欲为金兵的内应。
二十四日,耶律淳的病情越来越重。回离保与耶律大石假称皇帝有诏,命众臣到病床前侍疾,想在李处温奉命前来时将其擒获。狡猾的李处温自知不妙,拒不奉诏,并偷偷地聚集二千名武勇军,说自己是奉密旨以防他变。当天夜间耶律淳病死,回离保、耶律大石等人决定秘不发丧。却先集合三千人马,全副武装,列阵于广场之上,然后召集众大臣,议立萧菩贤为皇太后,主管军国大事,然后迎天秦王耶律定为帝。同意的,皆要签名划押,大臣们见周围布满了杀气腾腾的士兵,哪有敢反对的。萧菩贤遂即位于耶律淳的灵柩前,改元德兴。
萧菩贤僭位,李处温没有积极拥立,萧菩贤非常不满,因当时乃多难之秋,只好赦了他的死罪。回离保拥立萧菩贤有功,受到重用。回离保遂以萧菩贤之命,从李处温的手中追回了蕃汉马步军都元帅的大印,削了他的兵权。并大肆排挤李处温的同党。其弟李处能感觉到大祸临头,害怕祸及自身,为了自保性命,到龙云寺落发为僧去了。
不久,永清人傅遵说被辽兵擒获,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举报了李处温父子派遣赵履仁阴谋通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