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皇后的绯闻(第5/11页)

萧观音在冷宫中,头部的伤还在刺入骨髓地疼着。她想到自己一直提防着单登,最后还是毁于其手,她恨单登妖言惑众,同时恨自己疏于防范,轻信了小人的谎言,以致有今日之祸。可惜一切都晚了。

才华出众、性情贤淑的萧观音因为一首诗,不但让自己丢失了性命,而且使大辽王朝陷入一片血雨腥风之中。

一件皇后的绯闻,让大辽国的朝野上下一片哗然,酿成了一场当朝皇后被诛的冤案,从而引发了令无辜的太子和无数忠臣为之含冤丧命的历史悲剧。

对当今社会的影视界来说,没有绯闻的明星,不是明星。而在封建社会的后宫之中,有了绯闻的皇后则意味着无法继续总领后宫,母仪天下,甚至还有生命之虞。

这件绯闻的女主角是耶律浚的母后萧观音,她出身于辽代最显赫的后族外戚大家族—萧和家族,萧和的曾祖父萧阿古只是当年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一同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开国重臣。萧和在辽圣宗时期任过中书令,死后被追封为魏国王。而萧和的长子萧孝穆在辽代被视为国宝级的人物,曾担任南京留守、北院枢密使等要职,死后被追封晋国王。而萧观音就是萧和的亲孙女。

萧观音姿容冠绝,风神娴雅,严明端重,而且才华出众,擅长写诗,并精通音乐,能自作歌词,尤擅长弹奏琵琶。重熙十二年,耶律洪基被进封为燕赵国王,纳年仅十四岁的萧观音为妃,清宁元年十二月,耶律洪基继皇帝位后册封萧观音为皇后。由于萧观音长得美艳无双,而且聪慧绝伦,能文工诗,擅长音乐,才色俱佳,由此博得了皇帝的恩宠。当时的辽国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孤稳压迫,女古华革,菩萨来做特里蹇。特里蹇在辽语中就是皇后的意思。用现在的话翻译过来就是:头戴玉,足登金,皇后是观音。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富有才情、美丽娴淑的旷世才女,却因为奸人的谗言,最终导致含冤殒命的惨剧。

当时辽国的属地尽为大漠,四季多寒多风,辽人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的缘故,长期以来形成了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而畋渔的生活方式,从而一直沿袭下来。每年正月上旬,皇帝起牙帐至鸭子河泺,将牙帐置于冰上,凿冰取鱼。当河中冰化之后,乃纵鹰鹘捕鹅雁。晨出暮归,弋猎不止。夏无固定场所,多去吐儿山避暑。秋天七月上旬,到伏虎林伏虎射鹿,夜半,令猎人吹角仿鹿鸣,既集而射之。冬天则去永州东南三十里的广平淀。此地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余里。地甚平坦,四望皆沙碛,木多榆柳。其地饶沙,冬月稍暖,皇帝率北、南大臣于此会议国事,时出校猎讲武,兼受南宋及诸国礼贡。如此一年四季,各有行止居住之所,辽人谓之“四季捺钵”。

皇帝四季捺钵时,契丹大小内外臣僚并应役次人,及汉人宣徽院所管百司都随同前往。汉人枢密院、中书省宰相、枢密院都副承旨、令史、中书令史、御史台、大理寺等各衙门均选人数不等的官员随从。宰相以下的其他官员,都要在中京居守,行遣汉人一切公事。每一年从正月上旬开始,皇帝便收拾起了黑龙帐,率领着众多贵族与营卫骑军,来往于五京之间,游走在大辽帝国茂密的森林与青翠的草海之上,开始了他们快乐的打猎生活。春赏花、夏纳凉,秋猎鹿,冬捕鱼,一年四季,周而复始。

由于这种“四季捺钵”的习俗,皇帝大多沉溺于射猎之中,有时竟然达到了荒废朝政的地步。耶律洪基自然也不例外。耶律洪基极善骑射,酷爱打猎,所骑骏马名为“闪电”,顾名思义,此马驰骋起来,风驰电掣,瞬息百里,其他的马根本无法追上。萧观音不但吟诗作词,而且对朝政和皇帝的起居安危也十分关心。特别是她看到耶律洪基经常跨马拈弓、远入密林深谷驰猎,有时单人独骑远驰,随从近侍被远远甩在后边,不免焦虑不安。一是因为皇帝整日驰猎会导致朝政荒废,二是因为单人独骑远入孤山僻谷,则有身临险境之忧。一日辽耶律洪基驾幸秋山,射伤了一只斑斓猛虎,耶律洪基正猎到兴处,他不等亲军侍从在身后护卫,单人独马急追逃逸的伤虎而去。萧观音大惊,恨不得自己身生双翼追他而去,无奈自己身为女性,鞍马不熟,况且又是在深山恶水之中,她急忙命令随行护卫的勇士们快速前往护驾。好在耶律洪基有真龙天子之神威,自有万灵护佑,安然猎虎而归,但是却把萧观音吓出了一身冷汗。